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目申请报告

投资咨询

Consultation

天津市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方案(创建期:2022年—2025年)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的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 对于很多村镇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多关注此类信息及政策。
      日前,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获悉:天津市在10个涉农区积极开展1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为加快120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建设步伐,天津市实施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各项扶持政策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集聚。市财政将给予一定补助,并分年度量力而行,按每村500万元标准补助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对吸引社会资本投资5000万元(含)以上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市财政对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按吸引社会资本实际投资总额10%予以补助。对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按吸引社会资本实际投资总额15%予以补助,且市财政对上述每村补助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
      创建内容包括:发展壮大特色乡村产业、推动村庄环境生态宜居、提高乡风民风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治理规范有效、保障群众生活富裕幸福。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面完成1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任务。
立足示范村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确定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并启动建设。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质量监控,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鼓励示范村整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资源等,开展项目招商引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
      全面提升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各类便民设施。大力整治“六乱”现象,强化卫生户厕提升、黑臭水体治理、病媒生物防治等工作。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引导村民改善庭院环境,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水平等。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运行,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建设提升村史馆、民俗博物馆等相关设施,传承发扬乡村文化等。
      加强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落地落实。深化社会矛盾纠纷100%排查、100%化解“双百”行动等。
      加大转移就业服务力度,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示范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建设功能完善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等。
方案编制要点:
一、发展现状
      简要介绍申请创建县(市、区)的基本情况、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概述乡村发展情况,包括耕地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乡村建设情况,包括水电路气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等;乡村治理情况,包括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
二、创建条件
      简要分析创建县(市、区)在组织领导、发展基础、工作机制、创建积极性、示范带动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并重点分析创建优势和短板弱项。其中,创建优势,重点是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集聚要素的有效模式,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效,获得相关荣誉、奖励以及国家级示范创建等情况。短板弱项,重点是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分析创建期内本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和制约因素。
三、思路目标
      研究提出示范县创建思路、实现路径和创建目标。其中,创建思路,结合本地区发展优势和短板弱项,简要说明示范创建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实现路径,提出符合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组织方式和要素集聚实现形式,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提炼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路径模式。创建目标,锚定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长期目标,对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兼顾引领性和可行性,科学设置创建期和主要指标目标值,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可实现。
四、创建任务
      在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同时,对照东、中、西部创建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创建任务、工作措施、实施路径,各有侧重地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模式。任务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具有可操作性。
五、重点项目
      依据创建任务,提出创建期内拟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明确建设内容、资金规模和资金来源、实施主体、预期成效等,并按年度细化任务,明确资金筹措方案。定性定量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六、支持政策
      在符合国家统一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明确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集成的具体措施,提出已实施和创建期拟实施的财政、金融、用地、科技、人才等方面政策措施。
七、保障措施
      提出组织领导、机制创新、考核激励、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