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睿
    首页  -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健康医疗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了5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一是合理确定全国2020年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标准。综合考虑人口总量、老龄化、城镇化等因素,结合全国床位数的历史变化趋势,并借鉴经合组织(OECD)国家人均GDP与我国2020年水平相当时的千人口床位数,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二是科学布局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了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并明确了各级公立医院适宜的单体规模,引导大型公立医院合理把控规模,加强内涵建设。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从床位标准、设备购置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对社会办医给予支持,明确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同时,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等。四是着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人才配备、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的要求,提出了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配备标准,明确了人才培养培训的目标和方向。五是强化上下联动与分工协作。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防治结合,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范围,鼓励发展新型业态,提升健康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业体制机制。
  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康复、护理等服务业快速增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合理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坚持公立医疗机构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同时,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逐步扩大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试点。各地要清理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对出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非公经济主体的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优先按相关产业政策给予扶持。鼓励地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社会办医方面先行先试,国家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项目作为推进社会办医联系点。
  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改制试点;国家确定部分地区进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动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各级政府要继续采取完善体制机制、购买社会服务、加强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和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促进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各地要鼓励以城市二级医院转型、新建等多种方式,合理布局、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
  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推进临床护理服务价格调整,更好地体现服务成本和护理人员技术劳动价值。强化临床护理岗位责任管理,完善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培训考核,提高护理质量,建立稳定护理人员队伍的长效机制。科学开展护理职称评定,评价标准侧重临床护理服务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德医风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
  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使得作为医改重点内容的医师多点执业进一步放开。这些政策的受益者,除了医院、患者和医生,还有移动医疗这一逐步兴起的新业态。
  此外,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
  (二)、养老政策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众,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6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由1.85亿增加到2.31亿;老年人口比重由13.7%增加到16.7%,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以居家为基础、园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护理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等方面延伸。增加园区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落实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优惠政策。加大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资金支持。加强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指导规范。
《  国务院常务会议: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要求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 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明确提出要在政府“ 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让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完善扶持养老服务业的投融资业务、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繁荣养老服务业消费市场,发展包括老年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金融等多项服务业。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保险。明确政府保障基本,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
  《关于鼓励外国投资者在华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的公告》:鼓励外国投资者在华独立或合办营利性养老机构。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的企业化改制。鼓励外国投资者发展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经营, 开发优质养老机构品牌。
  《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到2020 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促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机制和供给机制。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可持续的原则向社会力量购买政府职责内的服务。
  2015年2 月民政部会同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居家和社区与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的养老机构扶持发展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等。
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积极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实行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增加和扩大网点。发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等服务项目;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特别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高的养老服务业品牌;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对民间资本投资举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财政补贴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
  《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明确了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二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医疗机构,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五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
  《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好《意见》要求和中央部门出台的配套政策,并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要认真跟踪和分析养老服务业发展形势,及时总结重要政策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养老与相关产业融合等方面的进展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和计划。
各地要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确保将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5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同时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做好2015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有关工作,以老年养护院等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为建设重点,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并做好养老服务项目储备。
  各地要结合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健康与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培育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示范企业。要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思维与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建设相融合,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搭建信息开放平台、开发适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等,不断发现和满足老年人需求,强化供需衔接,扩大服务范围,提供个性、高效的智能养老服务。要以长效合作机制建设为重点,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要在居家社区服务方面推动养老企业连锁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社区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工作,并要鼓励养老领域的大众创业,培育小微型家庭式养老服务机构,对普通住宅用于开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变更设施用途、消防审批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三)、项目提出理由
  随着“健康中国2030”目标提出,大健康产业将更加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对保全面推进大健康产业的进步,提升全面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健康管理理念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健康保险”经营模式,随后许多国家积极效仿和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回报,也促进了整个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物联网发展、健康危险因素增多及生活方式疾病增多等影响,健康管理产业将具有巨大的社会和市场需求。2009—2014年,我国健康管理市场规模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达到96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以上,预计2020年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 000亿元以上。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在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服务人才、服务模式、服务专业化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仍比较单一。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匮乏,绝大多数健康管理机构缺乏既有健康管理知识背景又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设备、手段匮乏,缺少关键适宜技术,服务存在低层次、不规范、不专业等问题;健康管理教育培训体系、科研创新体系、服务衔接体系尚未完善,在科学的健康评估能力、完整的网络支持平台、业务合作扶持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包括政府、学术界、企业、医疗保险、居民和健康管理组织共同衔接的全社会健康管理产业链尚不完整。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为健康管理的发展带来推动力,为开展健康管理的长期监测,更准确地进行个性化的健康评估和干预奠定基础,对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更便捷路径。传统的健康管理体系正随着“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时代来临发生转变,由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驱动的健康管理将会逐渐成熟并逐步探索出新的服务模式。同时,健康管理数据资源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将为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美国Lifeline自1967年开始MediCare进入草创期至今已有50年历史,依聚1980年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委托麻州Dr. Sherwood and Morris 在波士顿地区进行3年的Lifeline长期研究调查显示每花费一美元使用Lifeline服务可大幅减少美金7.19元的整体支出。
  中国实况概算,保守推估,在陆续以现金或获利再投入10亿元设立服务公司”佳医家”支撑24小时服务并涵盖2亿人群下,让该人群中至少10%之就诊次数下降至基层,平均每人即能降低400元之医疗费用,整体全年即可降费达到800亿元之效果,若下降至基层就诊次数百分比提升,则节费效果更巨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远程健康管理技术和经验,组建国内的远程健康管理中心,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解决健康医疗社会问题的需要
  作为高技术融合产业和新兴市场,远程医疗与数字健康的发展动力源于人们不同层次的刚性需求。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疾病治疗、健康和生活质量。
未来10年内,家庭医生的服务将进入数字化、网络化、远程化和智能化,挨门挨户签约服务模式已经过时了。虚拟医疗服务将从80后家庭开始。
  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远程医疗服务的意义所在不仅延展了专业服务,而且及时指导患者解决问题,选择有益于维持健康状况的策略。这也是一种新型医-患互动模式的升级换代,即从家长式医嘱,到以患者为核心的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融合,再到互动交流式医疗——健康管理整合服务。
  2、项目建设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需要
  近些年来民众热衷于大中型三甲医院就诊,许多原本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诊断就能在当地或基层医院诊治的病人,涌入大中型医院,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负荷;医疗专家过多的临床工作量,必然影响医疗专家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通过远程医疗诊断,一些普通的疾病就可以在基层医院治疗,使疑难重症患者转入大型医院诊治,直接提高了医院床位的经济收益率,缓解了医院的就医压力。
  3、项目建设是降低国家医保支出的需要
  健康管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它的规范的定义是: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发现健康问题) --> 评价(认识健康问题) --> 干预(解决健康问题)这一循环过程的不断往复螺旋式运行,其中方便有效的监测是关键,积极干预是核心,通过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推进使被管理对象走上健康之路,从而实现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的效果,达到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它是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做为科学依据。 一般来说,个体从健康到疾病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从低危险状态发展到高危险状态,到发生早前病变,出现临床症状,最后形成疾病,这以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期间的变化多数不易被察觉,各阶段间也没有明显的界线,在形成疾病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可成功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美国近30年的全民健康管理的实践表明,有效参与健康管理的人群的综合发病率降低了50%。据WHO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完全满足WHO标准的健康人群只占10%,25%为疾病患者,而65%为亚健康人群。WHO资料同时表明:患病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因素站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而60%来源于个人不健康的行为及生活习惯,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疾病可以通过有效的监测和改善个人生活习惯加以预防。 我国目前医疗费用节节攀升,不堪重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如何实现战略前移,重心下沉,改变医疗模式。提倡“以防为主,防大于治”的健康管理理念,从大医院的医生对病人的末期治疗转向社区对整个人群健康进行监测和管理,是我们面对的课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远程医疗及健康管理,使更多的患者随时随地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使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得以实现,既可缓解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又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减少国家医疗保险资金的投入。
  4、项目建设是基础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诊断,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检测终端设备进行相关诊断检测;远程医疗诊断后,明确划分可以留在当地医院的患者和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患者。会诊前的检查将带来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患者通过远程医疗诊断后留在基层治疗,是基层医疗机构所需要的,住院、检查和治疗为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经济效益。通过远程医疗诊断基层医疗机构把患者留在当地治疗,必然是医院和患者迫切需要的,同时,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地患者中的诊治信誉和安全感,社会效益是广泛而实在的。
  5、项目建设是提高医生收入的需要
  为了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技术水平,医疗行业规定各级医生要在3—5年内进行临床医疗技术的继续教育,以适应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1名医生进修,医院要支付5000元以上的进修费,以及人员工资、差旅和误餐补助费等。而且,基层医院又不可能每年将所有医技人员送出进修。 通过远程医疗工作,基层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确实得到了很多方面的提高,由于是带着实际问题进行诊断、咨询,必然学习和掌握到新的国内较为先进的诊断方法。同时,为基层医院间接地节省了大量进修培训的费用。
  专家诊断医院利用现代的医疗诊断技术,为广大基层医院和患者解决疑难病症的诊断,无疑增加了自身的知名度,也是三甲医院和国家医改政策所需要的。
  通过远程医疗诊断有近1%—2%的疑难重症患者需要入院治疗,给医院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实际是通过医疗专家体现的。医疗专家在远程诊断时解决了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医院的医疗纠纷,提高了自己的信誉及诊疗能力的覆盖范围,经过确诊的患者进入医院前就已经安排了进一步地检查方案为诊断专家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关 键 词】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 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
【订购热线】18211102808  同V信
【联 系 人】李先生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1.2建设规模 
1.3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编制依据 
1.5项目综合评价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3.1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分析 
3.2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分析 
3.3远程健康管理市场分析 
第四章  建场条件及场址选择 
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 
4.2厂(场)址建设条件 
第五章  项目规划目标定位 
5.1规划原则 
5.2功能定位 
5.3规划目标 
第六章  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6.1总平面布局 
6.2功能分区 
6.3项目组成 
6.4项目的主要功能 
6.5道路系统规划 
6.6景观系统规划 
6.7配套工程建设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7.1环境保护 
7.2环境影响评价 
7.3劳动卫生、安全与环保措施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 
8.1项目组织管理 
8.2人员培训 
第九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9.1项目管理 
9.2项目的监督和评价 
9.3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  节  能 
10.1设计依据 
10.2设计原则 
10.3能源消耗状况 
10.4节能措施 
第十一章  招标方案 
11.1招标范围 
11.2招标组织形式 
11.3招标方式 
11.4工程分包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2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13.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3.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3.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3.4财务效益分析 
13.5盈亏平衡分析 
13.6财务评价结论 
13.7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14.2建议
附表: 
关联报告: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申请报告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建议书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商业计划书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远程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服务流程 :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
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
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
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
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2号怡和阳光大厦C座4层         联系电话:182111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