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睿
    首页  -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政策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分享增值收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健全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政策体系,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促进农商联盟等新型经营模式发展。
  2、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历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4年以来,连续十四年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农垦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垦地合作共建,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16〕2869号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作为发展农村新经济、培育农村新动能、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的通知》(发改农经[2016]0833号)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要主动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带头加强组织协调,抓紧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尽快成立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问题研究、政策谋划,加大试点示范工作推进力度。要督促各试点示范县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工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在认真抓好县级试点示范的同时,切实抓好乡、村两级试点示范工作。
  5、《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通知指出,《扶贫开发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实施《扶贫开发纲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事业的良好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把《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6、《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加快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改善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金融服务。
  7、《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花卉、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特色小品种和土特产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等技术研发,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体系。加快信息技术、绿色制造等高新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服务领域渗透和应用,加强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开发和营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资金项目向优势区、特色产区倾斜。推动完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机制,开展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试点。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深挖农业潜力,创造新需求。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重点在粮油、果茶、瓜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大宗作物及特色产业上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强化品牌培育塑造,发布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指导文件,探索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及品牌评价体系,发布100个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开展品牌培训,强化经验交流,提升农业品牌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举办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品牌推介活动,推进系列化、专业化的大品牌建设。
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支持农户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科学制定产业园规划,制定发布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标准,遴选发布首批国家级产业园名单。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全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为重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乡、贫困村为突破口,以贫困户为着力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推进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快编制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等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上水平。进一步支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支持麻山、瑶山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规划,整合资金,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促进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积极推广参与式扶贫,让农民通过投工投劳参与扶贫项目。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贵州的投入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贵州倾斜,扶贫相关试点优先安排在贵州实施。支持贵州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加强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扶贫攻坚会战。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每年选送一批贫困家庭学生赴发达地区、省内大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鼓励社会帮扶、慈善捐助等,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新格局。
  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把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区域开发工作的重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三州”和其他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编制相关专项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尽快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探索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把“三州”民族地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旅游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示范区。支持黔东南州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加强清水江、都柳江等流域综合治理,有序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建设西南林产业基地,率先开展自治州辖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支持黔南州建设瓮安—福泉地区磷煤电一体化基地和中药材、茶叶种植基地,支持水族文化博物馆建设。支持黔西南州建设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和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基地。加大毛南族、仫佬族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力度。充分挖掘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培育和扶持苗岭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展演中心。扶持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发展,支持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流通贸易交易市场建设。尊重少数民族生活居住习惯,规划建设一批民族特色村寨,加强木质房屋村寨防火设施建设。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修编,将符合条件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
  9、《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优化结对关系、深化结对帮扶、聚焦脱贫攻坚,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水平,推动西部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九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农民实际仍占大多数、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依然滞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农业现代化仍然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短腿,“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十九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精神,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在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三大片区,梯次推进,大力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具有鲜明贵州特点的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在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化上迈出更大步伐,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点的山地农业扶贫开发新路。按照“产业集聚、资金集合、项目集中、效益集显”的原则,全省将集中力量用3至5年时间创建百个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显著、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山地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贵州省明确指出,创建示范园区应有一定规模且相对集中连片,一业为主、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产业链初步形成,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园区建设要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围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产业配套,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合理配置。
  全产业链模式是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总体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产业、资源、区位等优势,以农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正处于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有利于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树立新样板;有利于集成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搭建新平台;有利于探索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辟新途径。 
  项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农业基础较好,。二是产业特色鲜明,野生葡萄和水稻等主导产业规模大、特色优势明显。并且具备交通便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生态环境好;劳动力资源充沛;投资政策优惠,投资环境优良等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
【关 键 词】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 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
【订购热线】18211102808  同V信
【联 系 人】李先生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性质 
1.1.3项目建设单位 
1.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1.1.5项目建设地点 
1.1.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1.7项目建设进度 
1.1.8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1.1.9主要经济指标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3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3.1可研编制情况 
1.3.2编制依据 
1.3.3编制原则 
1.3.4编制范围 
1.4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1.4.1基本结论 
1.4.2项目建设的意义 
1.4.3经济效益分析 
1.4.4社会效益分析 
1.4.5社会评价结论 
1.4.6风险分析结论 
1.4.7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结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项目建设背景 
2.1.3项目申请扶贫基金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精准脱贫工作的需要 
2.2.2是培育大型龙头企业的需要 
2.2.3是黔货出山的需要 
第三章  市场分析、销售方案及风险分析 
3.1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3.1.1绩曲酒介绍 
3.1.2中国白酒行业市场 
3.1.3行业发展趋势 
3.1.4新的市场机会点 
3.1.5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3.2产品营销计划和策略 
3.2.1品牌蜂巢 
3.2.2目标市场选择 
3.2.3产品定位 
3.2.4形象定位 
3.2.5渠道定位 
3.2.6沟通策略 
3.2.7传播策略 
3.3风险分析 
3.3.1生产能力与实际产量分析 
3.3.2销售和价格变化分析 
3.3.3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分析 
3.3.4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建设条件 
4.1.1镇远概况 
4.1.2区位交通 
4.1.3自然气候 
4.1.4经济发展水平 
4.2场址选择 
4.2.1选址原则 
4.2.2选址方案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 
5.1 生态原料基地打造关系图 
5.2 土质分析 
5.3 生态配方肥 
5.4 高清溯源监控设施 
5.5 标准化生产培训 
5.6 生态监控生物投放养殖 
5.7 生态产品打造 
5.8 交易平台打造 
5.9 镇远县/黔东南州生态农业的塑造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6.1生产线技术改造 
6.1.1产品方案 
6.1.2技术来源与工艺 
6.1.3项目改造方案 
6.2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6.2.1指导思想及原则 
6.2.2建设内容 
6.2.3建设方案 
6.3销售平台技术方案 
6.3.1销售策略方案 
6.3.2销售分地域布局方案 
6.3.3渠道策略方案 
6.3.4业务支持与执行方案 
6.3.5线上营销方案 
6.3.6线下推广方案 
6.3.7模范市场项目打造方案 
第七章  节能、节水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1.1原则和标准 
7.1.2规范和依据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7.3节能节水措施分析 
7.3.1建筑节能 
7.3.2工艺节能 
7.3.3电气节能 
7.3.4暖通、动力节能 
7.3.5节水措施 
7.4节能管理 
7.5用能综合评价 
第八章  环境保护 
8.1环境保护执行依据和标准 
8.1.1设计依据 
8.1.2环境质量标准 
8.1.3污染物排放标准 
8.2主要污染物排放分析 
8.2.1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8.2.2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8.3项目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 
8.3.1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8.3.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1劳动安全卫生 
9.1.1设计依据 
9.1.2劳动安全 
9.1.3职业卫生 
9.2消防安全 
9.2.1设计主要依据 
9.2.2消防原则及措施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企业组织 
10.1.1企业组织形式 
10.1.2企业管理 
10.1.3项目管理体制 
10.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10.2.1劳动定员 
10.2.2人员培训 
第十一章  招标方案及实施进度安排 
11.1项目招投标方案 
11.1.1概述 
11.1.2招标组织形式 
11.1.3招标方式 
11.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1.1估算依据 
12.1.2估算条件 
12.1.3估算范围 
12.1.4项目建设投资构成 
12.1.4建设期利息 
12.1.5流动资金 
12.2项目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 
13.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3.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3.1.2假设条件 
13.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3.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3.2.2基准收益率 
13.2.3取费标准 
13.2.4折旧和摊销 
13.2.5税率 
13.2.6公积金 
13.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3.3.1销售收入估算 
13.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4.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3.4财务分析 
13.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3.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13.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3.5不确定性分析 
13.5.1盈亏平衡分析 
13.5.2敏感性分析 
13.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四章  社会影响评价 
14.1社会影响分析 
14.2互适性分析 
14.3社会风险分析 
14.4社会效益分析 
14.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 
15.1风险识别与评价 
15.1.1主要风险 
15.1.2其它风险 
15.2风险对策 
第十六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6.1编制依据 
16.2风险调查 
16.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6.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6.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6.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6.3风险识别 
16.4风险估计 
16.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6.6风险等级 
16.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结论 
17.2建议 
附表: 
关联报告: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申请报告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商业计划书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00万瓶曲酒生态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服务流程 :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
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
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
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
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2号怡和阳光大厦C座4层         联系电话:182111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