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睿
    首页  -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
一、项目背景
  (一)、相关政策背景
  1、全域旅游相关政策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夏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将全域旅游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旅游界极大鼓舞。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位列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12个新词之列,说明政府对全域旅游这项工作的重视。
  2017年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之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而旅游就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已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人民群众大众化的日常消费,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全域旅游则是落实“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之所以会成为国家战略,是因为它契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需求,全域旅游强调“共建共享”的理念,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举,与大数据的碰撞融合,必然撬动旅游业态变化以及旅游产品创新与优化。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主要依靠景点景区、宾馆饭店等基础旅游要素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众旅游新时代的要求。"“十三五”时期,必须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逬,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全域旅游,重点在“域”,从其内涵和发展诉求来讲,全域旅游依托“域”去打造“域”的目的不仅仅是发展旅游产业,而是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去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理念模式。全域旅游的打造,是要在该地区实现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全行业、全时间、全社会、全产业、全空间的旅游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
  把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凝聚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大力推进“旅游+”,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具备旅游功能的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农业业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积极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海洋公园,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科学合理利用水域和水利工程,发展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
  2、森林康养政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文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国家林业局发布《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万亿元,林业年旅游休闲康养人数力争突破25亿人次,要求,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开发和提供优质的生态教育、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养老等生态服务产品。
  做大做强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
加大自然保护地、生态体验地的建设力度,开发和提供优质的生态教育、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养老等生态服务产品。
  重点强调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 园、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人家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养老产业。到2020年,各类林业旅游景区数量达到9000处,森林康养和养老基地500处,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5-10个。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林规发〔2016〕44号)提出:我国4300多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和2189处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和林业休闲服务业年产值5965亿元;森林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生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就业空间和普惠民生的新兴产业。
  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建设200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和自然课堂。
  推进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美丽乡村和民族生态文化原生地等生态旅游业,健康疗养、假日休闲等生态服务业;
  推动与休闲游憩、健康养生、科研教育、品德养成、地域历史、民族民俗等生态文化相融合的生态文化产业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可达性和安全性。
  发展具有历史记忆、文化底蕴、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村,打造崇尚 “天人合一”之理、倡导中华美德之风、遵循传承创新之道、践行生态文明之路的美丽乡村和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国办发 〔2016〕83号)》提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
  推进集体林业多种经营。加快林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林业多种功能,以生产绿色生态林产品为导向,支持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等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森林生物质能源、森林生物制药、森林新资源开发利用、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新兴产业。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办场字〔2017〕110号)》:全国选择30个左右作为首批国家建设试点。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讯、生态环境监测等基础设施和森林步道等相应的观光游览、休闲养生服务设施,为开展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休闲养生服务提供保障,不断提升小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
  培育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森林环境、休闲养生等资源,积极引入森林康养、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先进理念和模式,大力探索培育发展森林观光游览、休闲养生新业态,拓展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发展空间,促进生态经济对小镇经济的提质升级,提升小镇独特竞争力。
《  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林场发[2016]3号):结合中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构建森林养生体系。
  要在开展一般性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各有侧重的森林养生服务,特别是要结合中老年人的多样化养生需求,构建集吃、住、行、游、娱乐和文化、体育、保健、医疗等于一体的森林养生体系,使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真正成为人们的养生天堂。要加强森林体验(馆)中心、森林养生(馆)中心、森林浴场、解说步道、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林园旅字[2016]17号)》:发展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
  把发展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作为森林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各地实际,统筹谋划,积极推进,以抓好、抓实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建设为切入口,充分汲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建设档次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大众对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的多样化需求。
  3、山地运动相关政策
  《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系列规划,并对山地户外运动等5项运动进行了重点阐述。
  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涵盖健身服务、设施建设、器材装备制造等业态。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日益增长,消费方式逐渐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健身休闲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但目前健身休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失衡,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大众消费激发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器材装备制造落后、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休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健身休闲项目和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促进健身休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用航空、交通运输等产业融合发展。
  《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全民健身的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将进一步集聚,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带来非常好的契机。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产业的发展,项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人口的发展,项目人口的发展离不开项目文化的发展。《规划》聚焦在山地户外健身休闲产业领域,突出问题导向,求深求实,集中发力,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完善设施建设,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环境,让更多普通群众参与户外健身休闲,享受品质服务,全面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体系,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它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规划》提出要在以下六个方面着力加以推动:
  一是加快场地设施建设,提出建立“点、线、面”立体、多元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二是丰富赛事活动供给,要求持续完善、不断创新,打造顶级赛事引领、专业赛事推动、业余赛事普及的赛事层级体系;
  三是培育多元市场主体,要求支持和鼓励各种山地户外类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各类山地户外运动社会组织发展;
  四是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提出优化山地户外相关产业结构,推动山地户外运动服务标杆引领,打造“三纵三横”的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战略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推动山地户外运动需求升级形成产业融合体系;
  五是积极引导大众消费,要大力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消费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积极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山地户外运动重点项目健康发展,鼓励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发展,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层次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六是健全安全救援体系,要求打造安全急救网络,加强安全信息警示,建立应急救援机制。
《  规划》特别提出了“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安全,优化环境”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对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户外运动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但存在着人均资源少、分布和利用不均、生态环境脆弱等挑战。因此,在山地户外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识别不同区域适合开发的不同等级的户外休闲活动,提供多种不同等级户外游憩机会组合,实现山地户外休闲体验需求与资源保护双重发展目标的统筹平衡。通过建立区域山地户外资源开发协调机制,依据资源禀赋进行合理定位,促进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多样化全民健身游憩服务,实现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户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现代农业相关规划
  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我国休闲农业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顶层设计和多部门的合力推进。国家层面上,农业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引导地方农旅系统合力发展休闲农业。与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休闲农业发展中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等设施用地,要求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还制定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组织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评选认定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一批发展典型。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开展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认定并发布了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制定政策措施强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从资金奖励、项目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保障。
  农业部“十三五”规划中的14个专题是,“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等;50个课题则包含,深化中央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调动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研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研究,加强农村金融保险支持研究等。
  “十三五”是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休闲农业正在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释放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需求的巨大潜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具体包括: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大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提升服务能力。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5、地方相关规划
  《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坚持生态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扩大开放、坚持提质增效、坚持富民强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着力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围绕生态、海丝、自贸区、红色旅游等重点,进一步优化“三带三核四片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布局,推进传统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全省依托日趋完善的高速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网,进一步整合生态、人文等旅游资源,提升蓝色滨海带和绿色生态带,构建红色旅游带,形成“蓝、绿、红”三个旅游带互动发展格局。依托福州省会城市、厦门国际门户、武夷新区三大旅游核,强化区域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构建福莆宁山海休闲文化旅游区、厦漳泉滨海文化度假区、闽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区、闽西南客家红色文化旅游区四大旅游片区,形成旅游要素集聚、特色鲜明、合作密切的旅游区域。并在全省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武夷山、泰宁、东山、永春、屏南、永定、连城、仙游、永泰等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一批县(市)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建设,示范带动我省全域旅游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5亿人次,年均增长14%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旅游与其它行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实施培育旅游产业龙头、升级旅游产品体系、“清新福建”品牌建设、拓展区域旅游协作、深化闽台旅游合作等九大重点任务,依托我省生态优势资源,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和消费潜力,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全省将重点落实“六百”工程和“个十百千万”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改造提升100家旅游景点,发展100家旅游企业,建设100个旅游设施基地,推出100名历史名人游,推荐100道福建名菜,设计100种旅游创意纪念品;建成厦门、福州两个国际旅游城市、10个全域旅游县(市)、100个休闲集镇、开发10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00个具有福建特色的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研学等各类旅游产品,充分延伸旅游产业链,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产业竞争力。
  ——打响“清新福建”品牌。进一步强化生态旅游发展形象,推进“清新福建”品牌形象标识全覆盖,构建“清新生态”、“清新人文”、“清新品味”等多元品牌价值体系。依托海丝旅游联盟,构建“一带一路”海外营销网络,加强境外媒体营销,实现“清新福建”品牌全球化。通过高铁、新媒体、传统媒体、品牌节庆赛事、事件策划等营销手段,加大对重点客源市场推广力度,做大国内外游客总量。
  ——壮大旅游产业龙头。扶持发展100家旅游企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福州、厦门、泉州和南平“3+1”龙头产业城市。促进“旅游+”发展,深化旅游业与农业、城镇化、工业、康养、体育、贸易等领域全面融合,持续推进“百镇千村”建设。
  ——升级旅游产品体系。以打造清新生态体验、清新海丝度假、清新生活休闲三类品牌产品为重点,深度发展乡村旅游,重点突破文创旅游,稳步推进红色旅游,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创新培育研学旅游,推出100名历史名人游等独具福建人文气质的清新产品。提升精品邮轮线、最美高铁线、黄金自驾游线等,全省打造11条精品旅游线路,策划祖地文化、禅修旅游、海岛旅游等个性化旅游线路产品。开展旅游景区创新提升,重点提升100家A级旅游景区,新创建100家A级旅游景区,建成100个旅游设施基地。
  ——拓展区域旅游协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两廊一路”海丝旅游合作,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建设,加大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构建省际旅游合作平台,推进泛珠“9+2”旅游合作,构建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完善省内旅游协作,推进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实现区域旅游全域化发展。
  ——深化闽台旅游合作。持续闽台政策先行先试,争取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全覆盖。构建水上“黄金通道”,重点打造闽台港澳“环海峡邮轮旅游”航线。促进闽台旅游产业深度合作,推进闽台乡村旅游、文创旅游、修学旅游合作。以台湾基层和青年为主要对象,深化拓展闽台旅游交流互动,促进两岸民众交往。
  ——丰富旅游消费要素。推出百道闽菜、百样旅游商品,形成“清新福建”系列伴手礼,打造“福建味道”特色旅游餐饮品牌,建成一批城市旅游休闲街区。开发海丝、土楼、畲族等文化演艺产品。发展多样化旅游住宿设施,在全省发展“清新庄园”特色民宿。
  《南平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市委“三个并重”、“四个更加注重”的旅游业发展要求,着力优化旅游“供给侧”结构,全力推进龙头项目建设,加快“大文化、大生态、大健康、大休闲”等产品体系完善和旅游新业态培育;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互联网+”、“旅游+”模式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催化剂作用;加强旅游目的地服务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软实力;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打响“清新福建,快乐武夷”品牌,努力将南平建设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独具特色的“清新+快乐”旅游养生目的地。
  围绕将南平建设为“国际养生旅游目的地”、“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的集散中心”及“福建省旅游龙头产业城市”的总体目标,加快武夷新区全省生态引领旅游核、闽西北旅游交通枢纽和新兴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南平全域旅游目的地及“大武夷”旅游格局建设,加快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绿色旅游示范基地、人文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实现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体系和品牌形象的全面升级。
  依托宁上高速、浦建高速为纽带,整合沿线资源,以邵武、武夷新区、建阳及政和的重点旅游项目为核心支撑,打造一条贯穿东西的大武夷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带。以发展具有山水民俗特色的休闲度假为引领,突出高山避暑、山水运动、温泉养生、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生态度假等特色,建设一批景区、度假村、旅游小镇、休闲农庄、自驾营地、运动基地等。
  《南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市委“三个并重”、“四个更加注重”的旅游业发展要求,着力优化旅游“供给侧”结构,加强龙头项目建设和“大文化、大生态、大健康、大休闲”等产品开发和旅游新业态培育;深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互联网+”、“旅游+”模式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催化剂作用;加强旅游目的地服务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软实力;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打响“清新福建,清心武夷”品牌,将南平建设为中国乃至国际一流的独具特色的“清新+清心”旅游养生目的地。
  《南平市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七条措施》:发展数字农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
  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智能化和营销网络化上新水平,促进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实现新提升,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新动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机作业服务等方面,探索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及推进路径,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我市现代农业(含水产、林业,下同)智慧园。按照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六个100%”(即智慧园可视化管理系统、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农业信息公共服务、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实效等六个方面实现100%全覆盖)的要求,优先选择茶叶、蔬果、食用菌、畜禽、水产等五大特色产业,每年新建1-2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对已经初步建成的光泽县福建丰圣农业有限公司和顺昌县福建神农菇业股份有限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争取早日体现成效。2018年积极向省上争取武夷山市香江茶叶有限公司和武夷山青龙食品有限公司、光泽县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浦城县浦城仙芝楼科技有限公司列入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项目,对验收合格的现代农业智慧园,省级财政按相关投入的50%给予以奖代补,每个智慧园补助最高限额100万元。加快南平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建设,建成1个市级“互联网+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示范基地,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30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55%。2018年起重点围绕建设“三区两园八基地”,每年培育3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渔业、林业)智慧园,到2020年争取建成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5个以上,培育市级现代农业(渔业、林业)智慧园15个以上。
  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与延平区物联网整区推进试点。支持和帮助光泽县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南平享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瓯市翠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武夷畜牧有限公司、松溪县龙源茶厂、政和县瑞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顺昌县饶氏佰钰食品有限公司、邵武宝积清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延平区整区72家畜牧业企业和条件成熟的种植业企业整体纳入延平智慧农业360物联网监控平台,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到2020年建设20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并在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全覆盖。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加大会议会展、文化创意、体育休闲、乡村体验、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并给予奖励支持。(1)积极引导市外旅游企业到我市举办大型会议和展示展销活动。(2)倡导利用闲置厂房、设施和工业遗址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3)鼓励全国相关机构在我市举办商业化运作的体育休闲旅游活动。(4)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引进公司化运作模式。(5)引导各类工业企业积极开发工业旅游产品,培育工业旅游新兴消费市场。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优势,加快建设大武夷旅游区,积极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旅游产品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发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构建“大文化、大生态、大健康、大休闲”四大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建设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馆、武夷茗茶小镇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项目,加快实施茶文化主题香江茗苑、建阳考亭文化博览园、浦城印象小蜜酒文化馆等茶旅、文旅、工旅业态融合式景区建设,加紧引进武夷新区航天生态疗养基地、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国人寿养生养老小镇等康养旅游项目落地。推进高铁沿线地区携手打造“最美世遗风景道”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加强与知名旅游集团、旅游电商平台合作,促成省旅游发展集团与武夷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多个国家4A级景区组建旅游营销联盟,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扩大线路宣传和推介,打响“快乐武夷”旅游品牌。推进“铁旅结合”、“航旅结合”,加快武夷山新机场建设,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做好航线培育,争取开通更多高铁始发车;抓紧推进武夷山机场口岸升级,尽早开辟韩国、东南亚国际航线及台湾地区航线,方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加快推进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建设,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实施智慧旅游建设工程,制定“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完善智慧导览、咨询、预订和在线支付服务。培育旅游龙头企业,打造1家以上主营收入10亿元以上的旅游产业集团或产业联盟。
  (二)、项目提出背景
  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決策部暑,并且首次写入了《党章》,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7年12月28-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参加,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会议明确了“八个坚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三步走”宏伟蓝图,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道路的七条具体路径。
  《南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和《南平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了旅游产业的新思路,制定了“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以生态为本促进国际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引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促进旅游城镇化建设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促进泛旅产业向生态健康型转变”的发展方针,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千亿旅游产业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均将旅游业列为“5+3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明确了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落实的力度的加大,以及南平市进入高铁时代,武夷新区加快建设,研学、康养旅游基地的打造等,将给全市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山、水、林、文构建了南平市观光旅游的资源基础,村、镇、茶、园构建了南平休闲体验、养生度假的资源基础。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快旅慢游的实现,“全域旅游”不再是单纯的口号。做强做大龙头,发挥龙头强大带动能力,推动全域发展;在龙头带动下,各区县市明确发展思路、步步为营,全力提升旅游产业、实现旅游崛起,为全市千亿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点。以武夷新区为龙头,带动大武夷全域崛起的“1+3+6”旅游发展战略模式:1-武夷新区;3-邵武市、建阳区、顺昌县;6-延平区、政和县、建瓯市、光泽县、浦城县、松溪县。
  南平的旅游业发展起步于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山、水、茶中,武夷山之盛名与武夷茶之美名远播,尽管南平市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南平水旅游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南平旅游发展现状表现为山强水弱。随着游客的旅游偏好从观光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具备更多休闲性、体验性与度假功能的水旅游无疑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项目依托武夷山山脉独有的海拔及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精品开发、产业融合、核心引领、品牌驱动”的发展路径,围绕 “山、水、农、文”独特资源,突出“生态、研学、养生、运动”主题通过加强特色数字农业、山地运动、旅游度假产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建设的结合,充分利用区域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和企业农庄基地、休闲观光度假基地、山地运动森林研学综合实践基地以及生态康养基地等,进而引进产业和人才,促进南平市总体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必将对南平市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自然资源价值、项目在市场的竞争力、扩大旅游+经济的价值提升,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以及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项目可行且是必须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2017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已达到11.04%。但是旅游产品同质化,形式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人们对旅游产品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产品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需求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山地运动旅游这种具有新奇性、刺激性、深度体验性等特征的运动休闲形式将引起更多的关注,这个领域必将大有可为。
  2、是全民康养产业发展的需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旅行的时候能够保持健康的习惯,甚至特意选择一些保持或是改善个人健康和养生的旅游设施,这一现象正在带动康养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未来5年,我国康养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2020年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元左右。
  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形成了国家对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为康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项目以武夷山山脉生态气候资源为核心,以健康旅游产业为发展方向,以宜居生活为目标,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山地运动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旅游综合体。根据旅游者、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三养”(养老、养生、养心)、“三避”(避霾、避暑、避寒)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将健康疗养、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现代农业等业态聚合起来,实现与健康相关的大量消费的聚集。
  3、是实现南平市全域旅游建设的突破点
  《南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和《南平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确立了“将南平市打造为以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高端医疗、康体养生、文化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养生休闲度假城市”的总定位
  项目主要建设以农业、森林为背景的假日旅游、康养综合体和农业田园综合体,其中包括游客综合服务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山地运动中心、森林体验基地、徒步穿越探险区等旅游节点的建设。是集度假旅游、健康养生、娱乐体验、户外运动、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生态化景区。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南平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
  4、是生态美丽南平建设的需要
  建设旅游综合体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标准,用标准引领景区建设,用标准支撑景区建设,用标准服务景区建设。建设景区要用标准化理念发展产业、富裕经济,用标准化手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用标准化机制统筹推进、注重实效,用标准化方法提升服务、促进均等化。
  项目的建设促进南平市的经济建设不仅仅停留在发展产业上,而是很好地将产业和资源连结起来,通过产业支撑,实现生态与经济同频、互动和共生,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将地域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共性要求中体现标准,在个性差异上彰显特色,在规划中坚持因地制宜,在南平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在个性和共性的辩证中遵循环境自身发展规律,在青山绿水间,既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特色乡土元素,也记得住乡愁,这种表里融合,也提升了生态美丽南平建设的质感和竞争力,对建设南平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是加快南平红色旅游建设的突破点
  福建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红色旅游区的闽北地区,南平是红色旅游发展主要集中地之一。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不断得以完善提升,南平红色旅游系列景区进一步深化建设,红色景区建设初具规模,产业要素日益完善。
  目前,南平市围绕国共谈判旧址、苏维埃旧址、集中营遗址、古战场遗址、省委旧址、农民暴动遗址等系列红色资源,以武夷山为核心,深度开发红色主题会议、会展及相关培训,辐射带动大武夷地区产业集聚和整体发展;依托山脉、水系带状空间,联动沿线红色资源点,整合开发、集聚发展,针对自驾、会奖旅游客群提升转型配套设施,实现红色产品专门化、专业化;对接武夷山“双遗”文化、市场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论坛、主题会议,提升市场知名度;面向中高端客群,打造伟人足迹寻踪,革命胜地怀古系列精品高端红色体验线路,构筑精品化、精致化体验。
  红色旅游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吃、住、购、娱等旅游各大要素相关产业的发展,给百姓创业带来新的机遇。
  6、是南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017年,“田园综合体”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对应的是“城市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项目的建设将开展黄坑镇农村综合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因地制宜,整合农村各类资源,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促进了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项目的建设以“田园综合体+旅游综合体”集中发展和提档升级为抓手,推进田园综合体、康养基地和山地运动基地的建设,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村产业多样化发展,促进南平市经济规模增长、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项目将结合田园综合体重点建设内容,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培育田园综合体,促进城郊型农业高效发展,早日实现乡村繁荣、农民富裕。
  7、是全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旅游产业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产业,旅游产业具有跨行业的综合复杂性以及多环节配合的服务消费特性,旅游产品之间的相互依赖非常强,需要服务链各个环节的提升与质量保障。因此,旅游产业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以旅游业本身所包含的行业为基础,关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中的卫生体育、文化艺术、金融、公共服务等相关行业的泛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业的经济本质,是以“游客搬运”为前提,产生游客在异地(或异住宅生活区域)进行终端消费的经济效果。这一搬运,把“市场”搬运到了目的地,搬运到了景区,搬运到了商业区,搬运到了休闲区,搬运到了度假区,搬运到了郊区,搬运到了乡村。游客在目的地,不仅要进行旅游观光等消费,还涉及交通、饮食、娱乐、游乐、运动、购物等等,进一步涉及到医疗、保健、美容、养生、养老、会议、展览、祈福、培训、劳动等等的非旅游休闲的延伸性消费。
  8、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关 键 词】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 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
【订购热线】18211102808  同V信
【联 系 人】李先生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项目建设单位 
1.1.4项目负责人 
1.1.5建设地点 
1.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2.1项目规划概要 
1.2.2项目规划用地 
1.2.3项目规划建设内容级规模 
1.3项目建设期限 
1.4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 
1.4.2资金筹措 
1.5编制依据及范围 
1.5.1编制依据 
1.5.2编制范围 
1.6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2.1.1相关政策背景 
2.1.2项目提出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2.2.2是全民康养产业发展的需要 
2.2.3是实现南平市全域旅游建设的突破点 
2.2.4是生态美丽南平建设的需要 
2.2.5是加快南平红色旅游建设的突破点 
2.2.6是南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2.7是全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2.2.8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与布局 
3.1项目建设目标 
3.2项目建设的功能定位 
3.2.1数字农业功能 
3.2.2休闲度假功能 
3.2.3生态旅游功能 
3.2.4科普教育功能 
3.2.5高山康养功能 
3.2.6健康运动功能 
3.2.7美化乡村功能 
3.3项目建设原则 
3.3.1因地制宜原则 
3.3.2统筹发展原则 
3.3.3政府引导与市场开发的原则 
3.3.4参与性原则 
3.3.5生态保护原则 
3.3.6特色性原则 
3.3.7多样性原则 
3.3.9适宜性原则 
3.3.9有序开发原则 
3.3.10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 
3.4建设布局 
3.4.1基本构想 
3.4.2建设布局 
第四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及场址选择 
4.1建阳概况 
4.1.1基本概况 
4.1.2自然条件 
4.1.3区位条件 
4.1.4旅游资源 
4.2项目选址原则 
4.2.1选址原则 
4.2.2项目选址条件 
第五章  市场分析 
5.1全域旅游市场分析 
5.1.1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1.2全域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5.2康养旅游市场分析 
5.2.1健康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5.2.2健康与旅游相结合前景较好 
5.2.3康养旅游产业开发方向分析 
5.3田园综合体市场分析 
5.3.1田园综合体价值分析 
5.3.2田园综合体模式前景分析 
5.4山地户外运动市场分析 
5.4.1户外运动行业市场分析 
5.4.2山地户外运动市场分析 
5.5数字农业市场分析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6.1项目建设内容 
6.1.1项目方案策划 
6.1.2项目建设内容 
6.2项目配套工程 
6.2.1给排水工程 
6.2.2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系统 
6.2.3供电工程 
6.2.4消防系统工程 
6.2.5道路交通工程 
6.2.6通信网络工程 
6.2.7森林安全与保护工程
第七章  生态保护 
7.1生态保护原则和思想 
7.1.1生态保护原则 
7.1.2生态保护指导思想 
7.2生态保护措施 
7.2.1植被保护 
7.2.2水资源保护 
7.2.3保持生物多样性
7.2.4切实降低交通设施建设环境影响 
7.2.5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7.3森林消防 
7. 3.1火险风险 
7.3.2 消防措施 
7.4水土保持 
7.4.1水土流失现状 
7.4.2水土流失危害 
7.4.3水土保持措施 
7.4.4结论 
第八章 环境影响分析 
8.1环境影响 
8.1.1设计依据 
8.1.2施工期间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8.1.3运营期的有关污染及治理 
8.2环境效益综合评价 
8.2.1环境效益 
8.2.2环境影响结论 
第九章  节能措施 
9.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9.1.1原则和标准 
9.1.2规范和依据 
9.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9.3节能措施 
9.3.1农业节能 
9.3.2建筑节能 
9.3.3电气节能 
9.3.4暖通、动力节能
9.4节水措施 
9.4.1管理措施 
9.4.2技术措施 
9.5节能管理 
第十章  项目组织与运行机制 
10.1项目组织管理 
10.2项目建设的具体管理形式 
10.3经营管理措施 
10.3.1人力资源管理
10.3.2市场营销管理 
10.3.3农业生态示范管理 
10.3.4员工培训 
10.4项目实施安排 
10.5施工建设项目招投标 
10.5.1概述 
10.5.2发包方式 
10.5.3招标组织形式 
10.5.4招标方式 
10.5.5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投资估算 
11.1.1投资估算依据 
11.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11.2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 
12.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2.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2.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2.3.1年销售收入估算 
12.3.2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12.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2.4财务分析 
12.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12.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2.5不确定性分析 
12.5.1盈亏平衡分析 
12.5.2敏感性分析 
12.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  项目效益分析 
13.1社会效益 
13.2经济效益 
13.3环境效益 
13.4人文效益 
第十四章  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报告 
14.1编制依据 
14.2风险调查 
14.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4.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4.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4.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4.3风险识别 
14.4风险估计 
14.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4.6风险等级 
14.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16.2建议
附表: 
关联报告: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建议书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夷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服务流程 :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
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
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
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
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2号怡和阳光大厦C座4层         联系电话:182111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