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睿
    首页  -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 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1、《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
  《报告》指出,目前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地区间经济梯度落差过大,“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亟待解决。
  据《报告》介绍,京津冀区域发展缺乏有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次级中心城市,城市体系不完善;产业关联弱、融合度低,产业链断裂;市场配置作用弱,行政影响较强;区域合作关系复杂,缺乏高层次合作协商机制;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重等。
  同时,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也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现实基础。该蓝皮书指出,“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区域发展已呈现如下趋势特征:一是由外延发展向内涵转变,提升都市圈的软实力日益重要;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趋势;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与途径;四是低碳城市建设将引领京津冀区域发展新趋势;五是区域发展酝酿整体突破。
  近几年来,京津冀区域发展热点不断,如北京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天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河北提出打造沿海经济发展带、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等。这些热点的出现反映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正在酝酿着实现整体突破。
  《报告》还认为,京津冀都市圈要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是世界级规模的大都市圈、世界级的研发和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区、中国北方的门户地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从交通网络、资源环境和产业合作入手来推进区域一体化;创新区域协调机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着力提升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软实力;提高北京辐射能力,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天津应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在区域发展中起龙头带动作用;河北加快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打造自身经济增长极;京津冀三地要通过进一步的区域合作,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三省市提出定位,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为此, 河北省出台《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2016-2020年)》。
  2、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北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到2017年,力争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物流总费用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较2014年下降0.5个百分点。
  3、《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2016-2020年)》
  按照《规划》,到2020年,商贸物流业将成为河北省重要支柱产业。届时,全省将基本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同时,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商业中心、商品集散地和会展中心,形成5个国家级物流枢纽、6个区域性物流节点、20个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物流园区和20个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大型商贸中心,建成10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100个县域特色产业交易平台和1000个单品交易平台。
  河北省商贸物流业的运行效率将持续提升。《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5年的18.9%下降到17%左右,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同行业物流成本及效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产业规模也将不断壮大。按照《规划》,到2020年,河北省社会物流总额年增7.5%,达到12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年增9%以上,达到4000亿元。全省快递件数达到25亿件,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10%以上,达到2.2万亿元。15家大型物流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商贸物流品牌。
  4、《河北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
  《方案》中提出方案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河北省“三区一基地”的定位,立足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协同联动、重点突破,以推动全省物流降本增效为重点,着力解决物流瓶颈制约,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力争到2018年,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比率较2015年降低1.5个百分点,同行业物流成本及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网络购物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5年的15%上升到20%左右,快递物流实现国内重点城市间48小时送达。
  5、为促进保定市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保定制定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8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物流总费用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较2014年下降0.6个百分点。
行动计划明确主要任务:降低运行成本。落实国家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果,推进物流领域实施“先照后证”改革措施,将道路货运经营许可证核发、道路运输站(场)经营业务许可证核发改为后置审批,科学界定审批条件,提高审批效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简化年审手续。简化道路运输物流企业年审制度,简化车辆道路运输证年审手续,优化审验程序。到2016年底,全面简化企业年审制度,基本实现网上年审。
  壮大市场主体。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一批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到2018年底,全市物流企业家数超过550家,重点物流企业超过50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0家以上。
  搞活快递企业。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快递业市场准入机制,精简经营许可申请材料和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到2016年底,全面落实。
  完善城乡配送网络。合理布局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站点三级网络,加强社区末端配送设施建设,推广共同配送、“网订店取(送)”和智能快件箱等创新模式。到2018年底,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配送,完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促进行业物流。培育涉农物流市场,到2018年底,进一步完善邮政物流服务网络,提升邮政物流服务的竞争力。加快激活供销系统网络活力,农资配送市场份额占有率达65%以上。
  推进冷链物流发展。支持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建设,支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流通节点加大冷链设施投入,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到2017年底,在重要农产品流通节点改造一批冷链物流设施,新建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促进粮棉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改革创新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投资方式,通过国家投资的示范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增加对粮食仓储设施的投入。到2016年底,基本消除“危仓老库”。
  做好大宗商品物流。依托汽车、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加快专业化交易平台建设,着力发展合同交易、网上交易、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加快网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上网下互动物流配送体系。到2018年底,农产品配送基地形成规模。
  搞活商贸物流。到2018年底,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建成一批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中小企业。
  做大保税物流。依托我市现有的保定陆港投资有限公司、高阳县宏润仓储有限公司、河北鼎航仓储物流有限公司、保定市华腾贸易有限公司四家公用型保税仓库,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在海关监管设施较为完备的保定陆港投资有限公司基础上,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到2018年底,完成综合保税区规划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推进物流聚集。抓好国家级园区示范引导。重点抓好白沟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建设,积极申请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到2016年底,白沟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建成投运,并申报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加快高碑店、白沟两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完善功能,开拓市场,进一步发挥聚集效应。到2016年底,力促我市获得国家级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称号。
  夯实发展基础。按照国家、省部署进度,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产业统计、工商注册及税目设立等方面明确物流业类别。到2017年,按照国家、省部署,在行业分类、产业统计、工商注册及税目设立等方面设立物流业类别。
  开展物流标准化研究。选择重点领域大型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售后服务平台以及物流园区和重点区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到2018年,每年启动1个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总结推广经验。
  推进物流信息化。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到2018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物流信息平台。
  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物流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培育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在部分专业物流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初步建立分类监管和失信惩戒机制。到2017年底,制定出台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在专业领域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加快人才培养。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完善物流学科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现代物流教育体系建设。到2017年底,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背景
  1、发展现状
  “十一五”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8%。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890万人,年均增长6.2%。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
  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0.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1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3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5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59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02万公里;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01个,其中沿海港口1607个、内河港口394个;全国民用运输机场193个。2012年全国营业性库房面积约13亿平方米,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754个。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措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日趋完善,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物流科技、学术理论研究及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
  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是,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主要表现为:一是物流成本高、效率低。2013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高达18%,高于发达国家水平1倍左右,也显著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二是条块分割严重,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企业自营物流比重高,物流企业规模小,先进技术难以推广,物流标准难以统一,迂回运输、资源浪费的问题突出。三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显不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尚未建立,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四是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一些地方针对物流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突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2、面临的形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
  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农业现代化对大宗农产品(11.830, 0.00, 0.00%)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此外,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快递物流等需求也将继续快速增长。
  新技术、新管理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为广大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推动制造业专注核心业务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日益形成。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方式的逐步转变,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流通效率明显提高,物流业市场竞争加剧。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强。随着社会物流规模的快速扩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的加重、城市交通压力的加大,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已难以为继。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必须加快运用先进运营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促进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节能减排,切实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缓解交通压力。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物流发展模式正在日益形成,迫切要求我国形成一批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物流企业,畅通与主要贸易伙伴、周边国家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三)、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发展背景
  自1991年保税区设立以来,国家赋予保税区“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国际商品展示展销”四大基本功能,但一直很不完善,尚存在许多不足。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保税区已明显不适应中国市场准入进程不断加快的要求,更不能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吸引更多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的国家政策取向;相反,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关税水平普遍下降,保税作用日趋减小,保税区的功能优势日益消减。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业正在我国迅速兴起,也要求我国保税区拓展功能,发挥作用。保税区、物流业、港口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区域政策和管理上的新突破,这一番理应外合,催生了“区港联动”的设想。
2003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海关总署,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方案》。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进一步夸大保税区与区港联动试点范围,同意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象屿、深圳盐田港、天津港保税区与其临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至此,全国保税物流园区面积已达9.17万平方公里。
  保税物流园区是在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或在国务院已经批准的保税区规划区域内,划出专门供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产业的独立封闭区域。区港联动、建立保税物流园区是讲综合型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功能和临近港口的装卸、运输功能整合起来,实现保税区与港口的一体化运作,重点发展仓储和物流业,并赋予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建立保税物流园区,实现区港联动对促进国际港航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提高物流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项目提出理由
  京津冀地区拥有1.2亿人口的消费需求,2014年京津冀商品销售总额、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国的23%和12%,是全国商贸物流最活跃的经济区域。目前,商贸物流业已成为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中的第一产业,形成批发、零售、电子商务、跨界电商、O2O等多层次、立体化商贸流通服务体系。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落实国家推进京津冀产业协作的战略方针,明确河北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河北捷泰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定兴县捷泰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以服务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国内外物流企业,项目的建成将推动我国京津冀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并且对行业市场整合做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机构调整目录(2013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七条其他服务业第七款开发区、产业集聚区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的有关规定。同时,由项目背景分析可以看出,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前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方案等相关产业政策。
  通过园区建设,填补了河北省内陆国际物流空白,通过项目建设单位雄厚的实力以及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快速的集聚人才、技术等,发挥集聚效应,承接河北省内陆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促进项目区国际物流行业发展。
  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京津冀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导致目前北京困境的原因除了国家对地区发展宏观规划能力欠缺外,北京市原有的行政区划条块分割,僵化陈旧的思维模式高度相关,功能不清,布局混乱,工作、居住、交通、管理成本高昂,中心区地价令人乍舌,租金难以承受,产业萧条,有市中心贫民窟趋势,迫切需要改变。
自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概念出台以后,市政府就不止一次地召开高规格会议,提到,要紧抓京津冀一体化机遇,加快强市步伐。河北相继出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和《新型城镇化规划》,《意见》明确,河北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及新兴中心城市多点支撑作用。
  3、有利于提升保定市产业科技含量
  京津冀一体化提出多年,进展一直缓慢,在于该区域内河北省与京津之间确实存在较大经济梯度落差,由于落差过大,河北与京津之间形成产业“悬崖”,阻碍了京津向河北境内进行产业转移。
  河北省的当务之急是要从传统被动的“服务京津”向主动的“融入京津”、“接轨京津”转换,创造条件,积极构筑与京津产业衔接的“缓坡”,弥补与京津产业的梯度落差,承接京津两地的产业转移。
  河北省必须提升主导产业层次,从而实现与京津产业对接。从其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支撑保定市经济发展的产业主要有医药、纺织、商贸、农副产品加工和钢铁等产业,“但产业层次较低”。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提升保定市产业的科技含量,从而促进保定市经济的全速发展。
   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本项目建成后,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管理、销售类工作人员为消费者服务,同时可吸引众多商家前来创业,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必将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当地就业具有促进作用。
三、保定市建设保税物流园区的经济意义
  1、保税物流园区是保定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动机”
  保定市是一个经济大省,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00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1%(全省平均8.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万元,年均增长8.3%(全省平均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9亿元,年均增长18.5%(全省平均1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6.8亿元,年均增长10.6%(全省平均9.7%)。2015年年初确定的24项计划指标,有22项超额完成。其中,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7%,全部财政收入增长9.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10.3%。然而,在保定市的经济总量中,内向型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型经济的规模小,对全省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不高,外贸依存度低,这与我国60%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相比差距较明显,与全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适应。因此,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实现中部崛起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保定市亟须建设以保税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国际物流园区,以保税物流带动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保税物流的政策优势和功能优势,使其成为保定外向型经济的“发动机”,带动省内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吸引沿海发达地区及经济发达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实体到中原发展。
  2、保税物流园区是保定市外向型企业的“利润源泉”
  保税物流园区不仅提供保税服务功能,而且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促进当地进出口业务的发展,其宗旨是利用保税物流功能,带动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保税物流园区依托区域经济特点,结合进出口贸易需求,以保税区、加工区为核心,连接水运、航空、公路及铁路等运输方式,形成快捷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从而成为外贸企业的“利润源泉”。
  保税物流园区实际上是开拓一个新市场,让商家进驻并开展经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外向型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例如,企业进口的零部件储存在保税物流园区内,不仅可以暂不交纳进口环节的全部税收,分批出库之后再集中报关完税,而且进口安全库存零部件需缴纳的关税和增值税额可获得免费的资金授信,为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创造了利润。总之,保税物流园区是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为更多的商家创造“利润源泉”。
  保税物流园区使地处内陆的保定市具备了“无水口岸”功能,填补了中原无海港的空缺,其储存、分拨、中转等保税物流功能有效解决了保定外向型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国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国际竞争力弱化等问题。保定市保税物流的发展将带动企业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大,促进国际物流向高层次发展,国际物流的低成本、高效益及“一站式”服务将为外向型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3、保税物流园区是推动保定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保定市物流企业“小、散、弱”的现状,亟须借助于科学合理且有优惠政策的物流园区进行整合。目前全市物流企业地域分布广泛,布局散乱。物流企业功能单一,多数企业仅仅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在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服务功能方面发展滞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经营管理粗放、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信息不畅通,企业信息平台未能实现共建共享,制约了以信息为灵魂的物流业的发展。
  基于保定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能够实现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势、政策优势和保定市区位优势的互补与叠加,促进保定市物流业的发展,成为保定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1)、保税物流园区具有物流服务组织与运作管理的功能
保税物流园区将货物运输、分拣包装、储存保管、集散中转、市场信息、货物配载、业务受理、通关结算等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和集成,从而在园区内形成了2一个社会化的高效物流服务系统,这可以有效地促进保定市物流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能够实现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互补
保税物流园区通过将保税区在税收、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优势与港区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相结合,提供增值服务,实现以保税物流园区为骨干,以国际物流园区为核心,整合与链接铁路港、航空港、公路港一体化运作,集装箱综合处理与货物分拨、配送等业务相互联动,使保税物流园区成为国际货物特别是中转箱的集散地。
  发展保税物流园区的国际物流功能,能够促进货物在境内外快速地集散和流动,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集聚和辐射,完善产业链,构建供应链,使得保税物流园区逐渐成为保定市的经济“增长极”。
  4、保税物流园区是保定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保税物流园区具有国际物流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及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它的建成运营,能够繁荣保定市物流市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保定社会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1)、提高社会物流和国际物流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充分发挥“区港一体”的优势,进一步完善货物配载、货物中转、国内外货物代理、多式联运、物流信息、进出口贸易、报关、货物装卸、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等服务功能。这可以提高进入保税物流园区的企业的物流效率及效益,完善物流系统及其功能。保税物流园区内的所有物流企业都能够享受B型保税物流园区的优惠政策,它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增加了保定市的税收收入,更重要的是保税物流能够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带来效率和效益,这会吸引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来保定投资和经商,进而促进保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劳动力就业
  保税物流园区以产业集群建设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能够优化保定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引导关联性较强的企业与大型企业合作形成生产体系,以大型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形成企业联盟。以园区内汽车物流中心为例,除服务于汽车生产企业外,也会吸引与之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在园区周围,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同时,按每1万平方米提供40个就业岗位计算,一个中型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将带动五千多个劳动力就业,同园区相关联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将达到数万人。保税物流园区的集聚效应,有利于物流企业的集约化经营、一体化管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有利于开拓保定物流市场,同时将国际物流的所有功能尽可能完善并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优惠政策,园区物流企业可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0%左右,提高10%~15%的货物作业能力及效率。
  3)、增加保定市财政收入,提高GDP总值
  保税物流园区可以充分利用保定市资源优势,形成规模效益,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形成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这对于增加保定市财政税收,提高GDP总值,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园区内物流效率的提高,机械化物流设备利用率的大幅度增加,加之集装单元化包装的应用,车辆尾气排放及塑料包装物的白色污染将大幅度减少,劳动强度及作业环境将大幅度改善,保税物流园区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保定市建设保税物流园区的战略意义
  保定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运营良好的保税物流园区承担起保定市物流业发展的重任,以适应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形式。保税物流园区“以保税为核心,以区港联动为龙头,以整合物流资源为重点”,根据保定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保税政策优势,从而促进保定市外向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1、建设保税物流园区是保定市振兴支柱产业的需要
  2017年保定将重点瞄准“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构建“253”新型制造业体系,集中各种资源,助力长城汽车做大做强,打造世界级领军企业。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加快中汽零产业园、国际汽配园和立中、风帆、凌云等企业创新发展,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出口走廊,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支持英利、国电、天威等企业发展,强化高新区产业带动,构建高端制造、智能电网、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电谷”升级版。支持乐凯、奥润顺达、巨力、晨阳等优势骨干企业,促其放量增长,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
  然而支柱产业的发展,没有高效的物流服务做支撑,这个规划就要大打折扣。因为支柱产业的原材料流入需要高效的供应物流,产品流出需要高效的分销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料管理及流动需要高效的企业物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支柱产业为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同行竞争亟需实施供应链管理。反过来,支柱产业的发展也为保定市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物流市场。总之,支柱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建设保税物流园区是保定市适应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形势的需要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显示,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及动脉,现代物流园区及其物流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是保定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较好时期,随着时间推移,未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中国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及重点城市发展现代物流、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纵观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规律,现代物流园区的先发效应非常重要。一旦某一城市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交通运输优势以及产业优势、原材料优势建成现代物流园区并集聚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及物流设施,那么其周边辐射圈内很难再发展同类型的物流园区。进入21世纪以来,中西部各省市都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培育当地物流企业,但是真正高效运营的现代物流园区,特别是以保税物流为主的物流园区并不多,因此先期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对引领保定市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园区建设都十分重要。
  受成本和市场的驱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将带动中西部物流业集聚化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这一趋势在加快。另外,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正在中西部地区寻求发展。“十二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将出现国际性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因此,具有区位优势的保定市应尽快发展国际物流,建设具有国际物流中心或设施的物流园区,形成物流集聚效应,掌握先发优势,保定市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具有紧迫性。
  2015年以后,产业转移将初步完成并形成产业集群,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园区也将初步建成,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已经完备,若此时才开始发展保定的物流业,则已经丧失最佳时机,保定市的物流企业将会被边缘化,建设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的可能性将变小。尽管全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保定市特别是保定市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如果迟迟发展不起来,将永远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物流通道”,对保定的经济发展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尽快建设保定市保税物流园区是非常必要的。
【关 键 词】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 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
【订购热线】18211102808  同V信
【联 系 人】李先生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保定市建设保税物流园区的经济意义 
2.4保定市建设保税物流园区的战略意义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物流行业市场分析 
3.2保税物流园区市场分析 
3.3 项目定位分析 
3.4项目SWOT分析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 区域概况 
4.2 项目选址 
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与标准 
5.1 规划依据及原则 
5.2 建设内容及规模 
5.3 建设标准 
第六章  建设方案 
6.1 技术方案 
6.2 总体规划与功能分区 
6.3 主体工程方案 
6.4 监控信息中心建设方案 
6.5 公用工程 
第七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7.1 环境保护 
7.2 劳动安全卫生 
7.3 节  能 
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1 组织机构 
8.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第九章 建设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9.1 建设项目管理 
9.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9.3 招标方案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 投资估算 
10.2 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和社会评价 
11.1 财务分析 
11.2 社会评价 
第十二章  项目风险和对策分析 
12.1 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12.2 风险程度分析 
12.3 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三章 结论和建议 
13.1 结论
13.2 建议
附表:
关联报告: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服务流程 :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
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
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
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
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2号怡和阳光大厦C座4层         联系电话:182111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