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睿
    首页  -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博睿编制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背景
一、政策背景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大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公布未达标企业名单,实施限期整改。城市建成区内污染严重企业实施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改革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对中小型燃煤设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区域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沿海和汇入富营养化湖库的河流沿线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控制。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全面推动能源节约: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实施锅炉(窑炉)、照明、电机系统升级改造及余热暖民等重点工程。大力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重大技术示范。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和节能自愿活动,推动能源管理体系、计量体系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开展能源评审和绩效评价。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建立健全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目标责任,完善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健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现重点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监察。建立健全中央对地方节能环保考核和奖励机制,进一步扩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建立统一规范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出让平台。组织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产品主产区深耕深松整地,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广旱作农业。在南疆叶尔羌河、和田河等流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吉林白城等严重缺水区域,实施专项节水行动计划。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出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重点实施四大战略:节约优先战略、立足国内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其中,绿色低碳战略,要求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3、陕西省印发《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提出,远期目标(2016—2020年):综合交通、现代物流网络健全,产业园区功能完备,重点项目全面实施,循环经济产业形成规模,综合效益显著增加,增长模式明显转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总体均等,城乡统筹取得突破。2020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二、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都对循环经济给予优惠政策,如创建循环经济产业园、静脉产业园,对循环经济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的政策,这有利于调整企业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企业的清洁生产的步伐,促使更多地企业将城乡废弃物、企业垃圾用于回收再利用。从事循环经济的企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企业在开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更使企业节能降耗,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从事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
  (1)适应了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的发展要求
  随着环境保护的逐步深入,社会对企业在会计审计方面建立了新的标准。企业不但要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还应创造环境效益。绿色会计就是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企业要肩负环境保护的责任,要接受社会的监督。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对成熟的绿色会计准则,企业从事循环经济能够更好地满足绿色会计的要求。同时,我国建立了绿色审计制度,更科学地审计企业的环境责任,促使更多地企业加入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中。
  (2)顺应了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的发展
  我国逐步完善了循环经济政策,强化企业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循环经济的活动得到了各项政策的有利支持。政府给予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鼓励企业从事循环经济的生产。对于出口方面,给予企业资源价格补贴。对于危废的回收利用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如电池等。我国还建立了完善的循环经济制度。如生产者责任制度,促使企业对其生产的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和利用;清洁生产制度强调了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在消费者行为方面,社会鼓励绿色消费,促使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循环经济企业的产品,以更好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特别是政府的绿色采购制度,更鼓励了企业从事循环经济的信心。
  (3)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得到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着绿色壁垒,为此,很多企业都想得到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顺畅的国际贸易。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可以从生产源头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就是为了促使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规范企业的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鼓励对废弃物的资源开发和回收利用。这些与循环经济理念是一致的,一方面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另一方面循环利用各种生产资料。这些不但能够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企业的污染物,保护了生态环境。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指标促使企业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对废弃物利用的技术能力,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能耗水平,提升了企业的环保形象,能够突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企业应针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各项指标重新拟定生产管理制度和工艺流程,不断降低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水平,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对废弃物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的零排放。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经济活动贯穿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全过程,必将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2、企业循环经济利用废弃物的发展状况
  我国城乡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固体废物,这些以往被认为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废物,变成了垃圾,污染着环境。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固体废弃物变成了可以利用的资源。循环经济注重对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特别是我国资源相对匮乏的现实,企业的发展应积极开展对废弃物利用的技术研发,这样才有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可以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我国企业可以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城乡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城乡生活垃圾方面,由于城市人口比较集中,城市人口产生的垃圾量数量惊人,按照每人每天产生一公斤的垃圾计算,中等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就在几百吨,并且我国城市还没有开展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些生活垃圾蕴含着巨大的可回收利用的物质资源。在工业固体废弃物方面,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各种废石、尾矿、废渣等固体废物,就有可能提取和利用有价值的资源。而农村和园林等地方产生的各种腐朽植物等有机物,可以成为有机肥的生料。
  (2)企业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的现状
  我国很多城市的企业忽视了对固体废弃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方面源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受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局限。很多企业开展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层次比较低,技术力量薄弱。但是,随着宏观政策的鼓励,非企业对固废的利用逐步走向资源化和无害化。一些企业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固体废弃物利用的规范标准和科学运行程序操作,不断投入资金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水平,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一些企业采取了完善的固体废弃物的手机和分类处理,加强了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水平和提高了工艺流程。
  这些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能够有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资源价值。例如,企业可以从固体废弃物中提取多种有价值的金属,可以将工业废渣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如生产水泥、轻质骨料。将农业的畜牧粪便和腐殖植物生产有机初肥。例如: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主要为皮渣等固体废物,从这些废物中可以采用提取葡萄籽油、原花青素等有较高医用和商用价值的物质。企业还可以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能源,如将有机物垃圾生产成沼气。利用某些固体废弃物替代工业原料,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和能源。例如:宝山钢铁公司对高炉矿渣微粉进行了开发利用,用于制造混凝土;对废旧油的开发利用,生产出再生的机械油和燃料油。
  企业从事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发展,有利于节约工业原料和能源,保护了生态环境。企业应适应市场的变化,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率。
三、中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探索
  传统经济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遵循的是“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论述生态经济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对供应链管理要求在传统产业经济的线性模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延长生产链,即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所遵循的原则是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reduce),大力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recycle),努力回收利用废弃物(reuse),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目标。循环经济的上述要求切合以药材资源为依托的中药产业属性和发展要求。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就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中药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中药材种植、加工为载体,针对中药产业各阶段废物产生情况,充分利用占单位药用植物总物量约90%以上的中药生产副产物,设计其循环方式,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其构成单元以药源基地、药材加工、中药提炼厂、中成药制药厂为主单元,以药渣回收厂、生物肥料厂、饲料厂等为辅助循环单元,根据实际组合循环模式。
  1、企业层面的小循环
  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要求中药企业从微观层面来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即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计和技术,改善利用药材资源的技术水平,将单位产品的各项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如中药材生产,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残留,倡导建设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从而减少随径流进入水体的氮、磷污染,防止耕地质量的退化。对于非药用部位的药用植物废弃物,秸秆可利用培育食菌,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渣可作为肥料进入药园,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茎叶可收集并加以发酵处理,作为绿色肥料。此外,还应加强对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的成分开发研究,如将其作为提取物原料用于制药,或作为副食品、饲料等。制药企业应重点改进提取生产工艺,降低水、电、汽和有机溶剂的消耗,排放的药渣、沉淀物等废弃物应尽量回收,用作生物肥料的原料,进入再循环。
  2、区域层面的中循环
  区域层面的中循环要求产业的相关利益群体按照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发展生态型经济,做到系统内与系统外的生态平衡。如药源基地、制药企业、生物肥料企业要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帮助企业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既可减少或杜绝废物的排放,也能减少因交通带来的物质与能源消耗,在较大的范围内实行资源的共享,形成企业间的工农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3、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要求政府、企业、药农乃至消费者共同参与,促进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我国中药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由于生产规模小,分布较散,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较低。尤其是中药提取生产工艺,是中药生产消耗水、电、汽和有机溶剂以及排放药渣、沉淀物等废弃物的主要环节。这道工艺几乎所有的中药制药企业都有建设,但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工艺条件和生产方式都比较落后,不仅对资源的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且因企业分散,远离药源基地,不利于对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处理和管理。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应对该行业进行重新规划,发展中药中间体生产,促进中药提取物商品化,像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一样,形成中药原料提取物产业,提倡生产成药的企业购买标准提取物或委托提取加工。而提取加工的企业应引导其相对集中于药材主产区,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中药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提取后的废渣也可方便地回收加工成生物肥料,返回农田系统,减少污物的排放量,补充农田肥力,而且可减少药材运输成本,提高效益。
四、中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趋势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主要是通过建立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从“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作为传统产业,目前,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着野生资源耗竭、药用植物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下、药材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中药生产比较效益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在这项传统产业内积极有效地推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成为业内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中药生产:药材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药物药生产国。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十余年来,中药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中药产业现代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资源浪费等问题,却制约着中药产业化的步伐。
  近年来,中药材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导致野生药材资源耗竭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晖研究员指出,我国野生药材资源因缺乏保护而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由于对一些名贵的处于濒危的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栽培研究缺乏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这部分资源正以“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走向衰竭,有的品种甚至面临枯竭的危机。以虫草为例,“非典”以后,虫草价格一路狂飙,过度采挖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25年前,虫草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的产量高达20~46条,而目前最密集区的产量仅为每平方米1~5条。据统计,我国濒危动植物药材已达100余种。黄柏、石斛、杜仲等中药材野生资源都逐渐减少,有些品种甚至已经无法提供商品。从药用角度来看,该类植物所含有效成分是其他植物所不能代替的,如果不加以保护,一旦灭绝就会失去其遗传多样性,造成种质及其药物短缺。从生态安全角度来看,生物群落是重要的“基因库”,更是生态安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生物物种的丧失对生态安全的破坏将是无法挽救的。
  事实上,在部分野生资源走向衰竭的同时,中药材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也受到破坏。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应保持平衡。大部分中药材以根茎为药用部分,收获时其生物量全部或大部分有机物质输出农田生态系统,根茬、秸秆很少还田。随着药材种植年限的增加,轮作单一,施肥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和氮、磷等农田养分入不敷出,养分元素比例失调,土壤肥力逐年衰退,导致药材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经济收益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不少品种种质资源迅速减少或消失,优良种质退化,品种和蕴藏量下降。特别是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和有机农药对中药材生产还带来污染等问题。
  此外,中药产业资源浪费问题还表现为药用植物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卫权指出,中药产业以获得药材、饮片、提取物、成药为主要目的,但在药用植物总量中,许多药材(药用部位)只占药用植物较少的部分。药材生产基地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非药用部位,如根茎类药材的废弃物为枝叶,果实类药材的废弃物为根、茎、叶,花叶类药材的废弃物为根、茎等。这些废弃物大多堆放在田间,废而不用。不久前,九三学社贵阳市委员会对该市9家中药制药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该9家企业每年生药投放量达2100吨,药渣产生量达1500吨,而该市目前有70余家通过GMP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在进行生产。以此推算,这些企业每年废弃物药渣的排放量要超过其他行业同等量企业废弃物排放量。
  行业发展:缺少科学统一规划
近年来,尽管中药产业发展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从小农经济、药材集市、作坊式手工业发展起来的中药农业、中药商业和中药工业,基础薄弱,缺少规划,诸多因素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涉及农学、林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药学等多学科,需要农业、林业、工业和商业等各级主管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完成。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冉懋雄研究员表示,导致我国野生药材资源耗竭的主要原因是,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同时缺少对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统一协调,以及保护中药资源的有力措施。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负责中药资源保护工作,资源普查中断,家底不清,政府决策部门缺乏基础数据,无法正确引导中药材生产。
  目前,植物原料成为世界原料药市场新宠,中草药研发及产业化已成为热点,世界性植物原料开发高潮涌现。我国作为中药资源的主产地和主消费地,对中药的进出口应该有长远目标和战略眼光。我国中药出口额虽然连年保持着上升势头,但仍存在着低附加值的中药原材料出口所占比重过大的结构性问题。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使我国中药产业陷入内外夹击的困境:一方面,日、韩等国从我国进口中药材后通过研发和加工,制成附加值较高的“洋中药”,抢占国际市场并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中药材的大量出口使我国中药资源日益稀缺,难以为继。
  从社会及区域的层面缺乏科学规划,没有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中药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制约中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因素。产业相关利益群体之间具有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药源基地、制药企业、生物肥料企业应该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帮助企业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中药提取生产工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工艺条件和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资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且远离药源基地。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中药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提取后的废渣也不方便加工成生物肥料,补充农田肥力,且药材运输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
  未来模式:坚持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目标。循环经济的内涵切合以药材资源为依托的中药产业属性和发展要求。专家指出,中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及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健全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相配套的相关法规体系、开发绿色化技术、规划产业供应链布局等措施推进。
   “循环经济的实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必须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需要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及政策引导。《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对中药产业走向循环经济道路是一大契机。尽管这部法律的内容比较原则,约束性条款不可能太多,草案的内容较多属于引导、促进的规定,但今后可以据此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有关中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这些法规可以使用经济激励和刺激手段来调控中药产业的发展,倡导产业发展生态化和消费绿色化理念。政府应使用价格、税收政策和法规等手段,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例如,通过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公开监督;制订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成药生产分属原料生产和制剂生产两部分,引导中药提取业集中于药材主产区,以提高中药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
  此外,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技术为先的原则,加强绿色化技术开发。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章永泰研究员认为,当前应重点开发有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排放的技术;研究揭示中药材种植地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和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构成,运用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将药用植物的非药用部位和提取后的药渣等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退回农田。据悉,近年来,国内部分中药制药企业在逐渐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开发相关绿色化技术。
【关 键 词】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 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
【订购热线】18211102808  同V信
【联 系 人】李先生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2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 
1.3项目概况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5研究结论 
第二章  项目概况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项目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3.2建设条件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建设依据与设计原则 
4.2项目建设方案与规模 
4.3项目技术及设备方案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 
5.1环境保护措施 
5.2环境影响评价 
5.3节能 
5.4节水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6.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6.2消防 
第七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7.1企业组织管理 
7.2劳动定员 
7.3人员培训 
第八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安排 
8.1 项目管理 
8.2 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9.1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9.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9.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3投资使用计划 
10.4投资估算表 
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 
1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1.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1.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1.4财务分析 
11.5不确定性分析 
11.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 
12.1经济评价 
12.2环境效益 
12.3社会效益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13.1结论 
13.2建议 
附表:
关联报告: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申请报告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议书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商业计划书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吨中药材提取清洁生产示范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服务流程 :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
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
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
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
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46号国润商务大厦A座1601         联系电话:182111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