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咨询

Consultation

环境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碳中和下关注环境修复减污降碳效应

环境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碳中和下关注环境修复减污降碳效应
1、环境修复行业现状
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以无机型为主。从2005年到2013年,全国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在调查的630万平方公里中初步摸清了土壤的污染情况。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污染类型上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耕地超标率最高,为19.4%,未利用地、草地、林地超标率分别为11.4%、10.4%和10%。在调查的典型地块中,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和采矿区的超标点位占比较高,皆超过1/3,且各个地块因其用途不同导致其主要污染物有所区别。此外,由于该公报于14年发布距今已经有将近7年的时间,新一轮的污染的调查仍未公布,因此所得数据较老。
土壤污染多集中于南部地区。其中,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农田污染场地修复项目集中在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矿山治理项目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可见,我国土壤污染多集中于南部地区。
政策先后落地,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此外,2016年土十条的发布开启了土壤修复里程,同时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20年2月28日,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任务重、具备条件的省设立基金,积极探索基金管理有效模式和回报机制。2020年8月2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的分类、管理分工、管理程序和管理要求,对于引导各级地方政府规范土壤污染防治工程管理的程序和内容,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2020年6月,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到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即包括2020年底前编制包括长江、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九大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2021到2025年解决一批重点区域的核心生态问题、2026到2035年各项重大工程全面实施,其中涉及的领域包括土壤修复、流域治理等。预计九大工程总投资额超过3万亿元,随着相关重大工程订单的投入,环境修复领域需求有望抬升,市场空间依旧广阔。
2、环境修复行业供给端分析
明确污染责任主体,商业模式逐步确立。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明确了污染责任主体的制度,指出按照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和政府的先后顺序承担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同时提出要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理制度。土壤污染防治政府责任制度、土壤污染责任人制度、土壤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监测制度、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控制度、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整体来看,付费的商业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谁受益谁买单”即由开发商主导并支付修复费用,修复收益主要来源于未来房地产开发价值,可分为先出让后修复与先修复后出让两种模式。其次是,“谁污染谁付费”即污染排放方作为治理责任人,为土壤修复付费。
不同污染类型付费模式有所不同。具体来看,三类污染土地和三种付费模式也有所不同。按照污染场地性质,我国的土壤污染地块可分为城市污染场地、污染耕地、采矿采油污染土地三大类。首先,城市污染场地由于具备商业化开发的潜力,其工业搬迁-修复-商业化开发模式率先得到应用。第二,采油区和采矿区的市场从无到有,污染者以付费为主。原来油田污染物都是由油田内部简单处理后采取填埋、回注、倾倒的方式处理,由于违法成本低,导致处理常不达标。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执法力度不断加强。2019年底,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在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油田由于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处理技术,将逐渐将市场交给第三方进行处理。相较而言,污染者付费将成为此类污染的主要付费模式。第三,污染耕地以政府付费为主。当前农村耕地污染修复仍然将以政府投入为主,以修复试点项目的方式开展。后续可能通过修复提高农地盈利能力,以农地流转的方式推动商业化运营。
环境修复行业从业单位数量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较低。首先,近五年企业迅速入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根据中国环境产业保护协会数据,我国环境修复企业数量由2016年的1541家迅速提高至2020年的23530家。此外,随着土壤环境管理日趋规范,近年来以大型央企和省级环保集团为代表的国资加快进入行业,地方城建集团也加快土壤修复布局。其次,行业集中度为低集中寡占型,但随着大量中小型企业的加入,竞争逐渐加剧,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高能环境、建工修复等6家龙头企业市占率18.8%,较2015年下降明显。
3、环境修复行业需求端分析
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来源明确,且省级土壤防治基金配套落地。2020年2月28日,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各出资方应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明确约定收益处理和亏损负担方式。其次,设立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基金,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任务重、具备条件的省设立基金,积极探索基金管理有效模式和回报机制。主要用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无法认定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以及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基金的预算数为44亿元,同比增长10%;目前湖南、江苏、吉林等省份已出台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此外,从出资占比来看,根据中国环境产业保护协会统计,近年来政府出资比例占比保持在80%左右,污染责任人出资占比仅为约10%,整体变化不大,主要是目前修复对象仍无法明确责任人的历史遗留污染地块为主以及污染责任人制度体系尚不完善所致。除此之外,“十三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281.24亿元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为我国土壤修复提供了强力支持。一方面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正加快编制,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扩大资金渠道,在《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鼓励指引下,多省也正在研究制定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方案,预计在“十四五”带来约500亿元专项资金投入;此外,2020年7月成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也将引导社会资本为土壤修复行业提供资金支持。
从订单层面来看,疫情影响逐步消化,行业订单快速释放。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上,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土壤修复订单释放缓慢,上半年中标数量1429个,中标总金额89.42亿元,下半年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订单金额快速增长,下半年中标数量2490个,中标总金额214.13亿元,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139%,2020年全年环境修复订单总金额达303.55亿元,单体项目金额775万元。2021年前四个月中标数量1218个,中标总金额80.84亿元,同比增长63%。此外,结构分布中咨询项目量大价低、工程量低价高。其中,工程项目订单数量为1312个,占比33.48%,咨询项目为2607个,占比66.52%;工程项目订单金额为249.5亿元,占比82.2%,咨询项目订单金额为54.1亿元,占比17.8%;工程项目单体订单金额约为1901万元,咨询项目单体订单金额约为207万元。除此之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及湖南、湖北重金属污染较多的地方为当前环境修复订单的主要订单释放地区。其中,订单数量前五的省份为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和广东,分别有420、341、321、305、以及254个订单。订单金额前五的则为青海、河北、江苏、云南、和山东,分别为32.6、31.9、31.7、30.8、23亿元,前五省份总占比49.4%。此外,类型分布来看,矿山/废渣和工业场地为主要修复方向。2020年矿山/废渣和工业场地两类项目数量分别为1251个、1050个,占比分别为31.9%和26.8%,订单金额为184亿元、67亿元,金额占比分别为60.6%和22.0%。两类订单占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存量污染场地数量较多且该领域从政策端理顺商业模式。
4、环境修复行业发展趋势
环境修复行业面临四大主要问题:1)污染责任需进一步落实:环境修复行业起步较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待完善,目前污染责任承担者责任落实不够;2)行业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对于修复达标后土壤监管问题需明确修复达标后土壤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方式;3)商业模式需进一步拓展:目前土壤修复项目仍以传统施工项目的EPC模式为主,环境修复+开发建设”、“EOD模式”、“净土开发”模式等创新修复模式先后提出,但实施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4)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各种阻隔类技术和强化自然衰减技术的研究需要加强。
政策发展趋势:1)2020年土壤污染详查的完成将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安排提供系统性支撑,十四五期间,土壤环境监测将进入常态化阶段,相关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增强。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等指标要求得到进一步明确,推动落实各级政府责任。3)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有望出台,从而从政策段明确落实土壤污染责任制度体系。4)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将正式落地实施,从而进一步引导加大财政及社会资本支持。5)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市场发展趋势:1)项目模式方面,将由单一土壤修复项目逐渐向水气固共治转变,此外“修复+开发”等创新修复模式将进一步发展。2农村土地修复项目热度或将提升。3)随着对污染土壤的调查要求逐步明确,咨询服务业务将得以发展,其发展空间大。4)目前土壤修复仍以工业污染场地为主,未来新建、在产企业修复与风控管控将逐步纳入。5)大型综合型企业与技术型中小企业将进一步得以发展。
土壤修复的机遇与风险:首先,环境修复在降低土壤污染的同时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其次,土壤法明确责任主体,理顺商业模式,叠加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环境修复市场空间广阔,万亿级市场空间有望持续释放。同时,环境修复也面临诸多风险,包括订单释放进度不及预期、行业订单规模及数量波动、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减弱、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以及行业政策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环境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第 一章总论
1.1环境修复项目背景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2.1环境修复项目提出的背景
2.2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
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3.3营销策略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
4.2场址建设条件
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5.1项目组成
5.2生产技术方案
5.3设备方案
5.4工程方案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1总图运输
6.2场内外运输
6.3公用辅助工程
第七章节能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7.3节能措施
7.4节水措施
7.5节约土地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8.2环境和生态现状
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8.4环境保护措施
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
8.6公众参与
8.7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1劳动安全卫生
9.2消防安全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组织机构
10.2人力资源配置
10.3项目管理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11.1项目建设管理
11.2项目监理
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2资金筹措
12.3投资使用计划
12.4投资估算表
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
13.1总则
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3.3招标内容
13.4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4.4财务分析
14.5不确定性分析
14.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
15.1风险因素的识别
15.2风险评估
15.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16.2建议
附表:
关联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环境修复项目申请报告
环境修复项目建议书
环境修复项目商业计划书
环境修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环境修复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环境修复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环境修复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境修复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环境修复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环境修复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