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Case

民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指出: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亟待解决。
其中,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大数据建设,完善村、县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基础设施,建立农业农村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体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统筹国内国际农业数据资源,强化农业资源要素数据的集聚利用,提升预测预警能力。整合构建国家涉农大数据中心,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涉农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加快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示范力度,提升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能力和水平。
      (1)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完善相关数据采集共享功能,完善信息进村入户村级站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功能,建设农产品全球生产、消费、库存、进出口、价格、成本等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工程,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农村环境整治等环节,集合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强全球农业调查分析,引导国内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市场流通、加工储藏、检验检测等数据共享机制,推进数据实现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标准化处理和可视化运用,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关联性,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交易平台互联共享,实现各环节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推进实现种子、农药、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信息可追溯,为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消费安全。
      2、《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大力发展民生服务,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3、《福建省“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也提出:“高标准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成数字政府改革先行省。”因此,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打响“便利福建”服务品牌,以高水平数字政府建设引领全省发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大引擎支撑。
      推动数字政府智治化。通过整体感知、智能处理、实时互动、跨界整合的数字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搭建数据共享交互平台,形成统建共享的发展格局。要坚持精细化、精准化的建设理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用户精准画像,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真正让群众享受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要以“整体思维”提升智慧治理水平,以营商环境优化为导向,全面梳理数据共享需求,推动省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要从全局、整体的思路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将“碎片化”服务系统集成为“一站式”服务,着眼“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让“智治”真落实、显成效。
      打造协同高效数字政府。加快数据共享顶层设计,推进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全面打通省市县乡村数据。建立长效机制,从制约当前数据共享的梗阻顽疾入手,明确数据治理的边界,破解信息壁垒,消除数据孤岛,推动更多审批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全面推进政务数据在政务服务事项中共享应用。要对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以及行业数据进行跨界融合和共享开发利用,加强经济数据汇聚共享,构建宏观经济数据库,加强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等多源数据的汇聚共享。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强化数字政府标准化。围绕政务大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管理,建立大数据基座、政务云平台、统一电子政务网络等标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实现全省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推动全省范围内同一审批服务事项名称、编码、设立依据等基本要素保持一致,规范统一申请材料、办理条件、办事流程、审查要点等具体要素,确保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数据资源标准化规范,完善采集汇聚、数据治理、共享开放、数据安全、数据管理、数据隐私保护及大数据开发利用等标准规范。
      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以数据开放促进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提升社会公共信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共享与可获取,使公共服务使用者与公共服务组织之间基本实现信息对称,进而形成使用者与公共服务组织的对等关系。让公共服务组织与民众共同参与公共服务全过程,提高市场、社会主体、民众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的积极性,提升整体公共福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推进数据开放优化资源配置,让企业、社会组织、公众通过挖掘运用数据进行创新应用和增值利用,有效释放数据活力,激发社会创新动力。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2编制依据
1.3项目建设目标
1.4项目基本情况
1.5效益及风险
1.6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2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3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2.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2.5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
3.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
3.2市场调查
3.3我国数字政务业发展现状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4.1地理位置选择
4.2建设条件
第五章  项目技术方案
5.1设计原则
5.2规划布局
5.3平台建设思路
5.4平台总体设计
5.5业务用房工程方案
第六章  节能篇章
6.1设计原则及依据
6.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6.3节能、节水措施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排放标准
7.2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7.3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7.4综合评价与结论
第八章  劳动安全
8.1 编制依据
8.2概况
8.3 劳动安全
8.4预期效果及评估
第九章  领导和管理机构
9.1领导和管理机构
9.2项目实施机构
9.3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9.4建设管理工作范围
9.5项目建设管理
9.6运行维护方案
9.7施工计划及工期安排
第十章  招标方案
10.1依据及招标原则
10.2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的意义
10.3工程项目招标应具备的条件
10.4招标投标活动的工作程序
10.5招标组织形式
10.6招标方式及方案
10.7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10.8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11.1投资估算依据
11.2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1.3资金筹措方案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12.1项目范围界定
12.2评价依据及说明
12.3成本分析
12.4运营收入
12.5项目财务评价
12.6盈亏平衡分析
12.8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
13.1效益分析
13.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3.3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四章 项目专项债券融资偿还分析
14.1编制依据
14.2债券融资方案
14.3债券偿还方案
第十五章  项目考核
15.1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15.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与控制
16.1组织风险及应对措施
16.2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16.3业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16.4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16.5数据质量风险及应对措施
16.6实施风险及应对措施
16.7需求变更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结论
17.2建议
附表
附表1主要经济性指标
附表1投资估算表
附表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5利润表
附表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7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8借款偿还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