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Case

乡村振兴生态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相关政策背景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项目的建设符合该指导目录中的第一类鼓励类第一项农林业第34条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森林旅游、草原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等服务相关条目。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

3、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2021年5月18日,司法部印发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方案》。2022全国两会调查结果出炉,“乡村振兴”关注度位居第八位。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扩大覆盖全生命期的各类服务供给。
      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经济等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通、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集散体系,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
5、《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系统阐明了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优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做优做强文化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旅游主导产业等9个方面37项任务,筛选梳理79个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
      《规划》明确,到2025年,福建文化强省建设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文化和旅游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宣传思想工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明显提升,福建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更加凸显。到2035年,文化和旅游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实现,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全面建成。
      《规划》提出,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理念,推进旅游为民、实施旅游带动,推进文旅融合、实施创新发展,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融合,新增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福建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推进全域生态旅游提档升级,加快培育旅游新兴业态和跨界领军企业,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旅游主导产业。到2025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超过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1%。
6、《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深化“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建设,打造福州三坊七巷等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厦门旅游休闲城市、武夷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泉州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平潭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岛,用好福州世界遗产大会的影响力,提升“福州古厝”和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鼓浪屿等世界遗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丰富滨海旅游产品,培育福建特色的邮轮旅游产业;培育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温泉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到 2025 年,力争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
      支持全域旅游和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经典旅游线路、健康养生基地和金牌旅游村。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工程:重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中央红色交通线等建设保护,建设长征干部学院、原中央苏区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新时代重走长征路”健身步道体系。提升完善一批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程:重点推进老区苏区旅游景区和康养产业项目,建设名胜名城名镇名村、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支持泰宁、武夷山建设全国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县、全国职工疗养试点县,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1.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3项目建设期限
1.4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编制依据及范围
1.6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
3.1项目建设目标
3.2项目建设原则
第四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及场址选择
4.1漳州台商投资区概况
4.2项目选址原则
第五章  市场分析
5.1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分析
5.2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5.3乡村特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分析
5.4项目市场定位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6.1项目建设规模
6.2停车场工程及公交车首末站工程
6.3充电桩建设方案
6.4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6.5智慧水务工程
6.6全民健身中心
6.7生态水系建设项目
6.8产业道路工程
6.9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工程
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
7.1环境影响
7.2环境效益综合评价
第八章  节能节水措施
8.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8.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8.3节能措施
8.4节水措施
8.5节能管理
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运行机制
9.1项目组织管理
9.2项目建设的具体管理形式
9.3经营管理措施
9.4项目实施安排
9.5施工建设项目招投标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  财务效益与风险分析
11.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1.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1.3成本费用、营业收入及税金估算
11.4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二章  项目专项债券融资偿还分析
12.1编制依据
12.2 债券融资方案
12.3债券偿还方案
第十三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
13.1 编制依据
13.2 劳动安全
13.3 卫生防疫
13.4 小结
第十四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4.1编制依据
14.2风险调查
14.3风险因素分析
14.4风险防范及化解措施
14.5综合性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14.6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五章  项目效益分析
15.1社会效益
15.2人文效益
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16.1政策风险
16.2 资金风险
16.3 组织管理风险
16.4 技术风险
16.5 市场风险
16.6 财务风险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结论
17.2建议
附表1 投资估算表
附表2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3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4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5 债券偿还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