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评估报告

工程咨询

Consultation

乳制品生产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长期需求增长空间依然巨大

1、概述
      在发达国家和成熟市场,乳制品在国民的膳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乳制品是人体每天蛋白质与钙的重要来源,每天摄入足量的乳制品可有效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减缓钙质的流失,降低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由此可见,充足的乳制品摄入与国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鉴于牛奶营养的完善性,世界卫生组织也把人均乳制品摄入量列为衡量各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
      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升。随着这一趋势的持续发酵,中国消费者人均饮奶量以及乳制品摄入量也逐渐增加。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洗礼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进一步意识到乳制品作为一种基本膳食元素对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国民乳制品摄入量,中国政府也加强了乳制品健康教育与宣传,希望带动中国消费者增强饮奶意识,养成饮奶习惯。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具备的以下四大主要优势:
(1)人均销量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2)受益于长期消费趋势,比如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与消费升级;
(3)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高度一致,长期将受到国家政策支持;
(4)行业持续整合,竞争逐渐改善。
      因此我们相信,在中国整体消费领域,乳制品行业增长空间较大,增长确定性较强。
2、长期需求增长空间依然巨大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均乳制品的销量与发达国际存在巨大的差距。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1年,中国人均乳制品的单日销量仅60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邻国,更是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所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乳制品推荐摄入量(每日300克)。
      从数据上来看,亚洲国家的人均乳制品销量远低于欧美。我们认为,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方巨大的饮食文化与生活习惯差异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认为中国人均乳制品销量长期能够达到欧美的水平。
      尽管如此,我们相信,未来中国人均乳制品销量对标亚洲先进市场的水平依然可期。中国目前的人均乳制品销量大概是日韩的一半,相当于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在1975-1990这15年间,日本人均乳制品销量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并达到峰值。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乳制品行业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一样处于增长期,并将在未来10年继续经历销量的快速提升。
      中国人均乳制品销量在2014年之前经历了较快的增长。然而从2015年开始,中国人均乳制品销量未有明显的增长,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中国政府大力宣传乳制品对健康的重要性,呼吁消费者增加对牛奶的摄入。我们相信,疫情的暴发有望提升中国消费者的饮奶意识,促使更多中国人养成饮奶的习惯,使中国消费者的人均乳制品销量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我们保守假设,到2035年中国人均液态奶销量能够翻倍并基本达到日韩目前的水平,这便意味着中国液态奶销量在2021-203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能达到接近5%。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建设情况
1.2分析评价范围
1.3报告编制情况
第二章分析评估依据
2.1相关法律法规
2.2相关规划、政策、办法及规范性文件
2.3行业标准、产业规范
2.4节能管理及设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2.5其他依据
第三章建设方案节能分析比选
3.1项目建设方案节能分析比选
3.2总平面布置节能分析评价
3.3主要用能工艺节能分析评价
3.4主要用能设备节能分析评价
3.5辅助生产系统节能分析评价
3.6附属系统节能分析评价
3.7能源计量器具节能评估
第四章节能措施
4.1节能技术措施
4.2节能管理措施
4.3单项节能工程
第五章能源消费情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价
5.1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分析评估
5.2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分析评估
5.3能效水平分析评估
第六章能源消费影响评价
6.1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增量控制目标的影响分析
6.2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影响分析
第七章结论
7.1国家产业政策及自治区有关规定的符合性
7.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及行业节能设计规范的符合性
7.3能耗指标达标情况
7.4能源总量、品种和结构的合理性、可行性
7.5能源供应条件
7.6项目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
7.7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影响
7.8评估结论
第八章附表、附图
附件一:建设单位营业执照
附件二:编制单位营业执照
附件三:主要能源和耗能工质品种年需求量综合能耗计算表
附件四:各类能源总耗用消耗统计表
附件五:项目设备明细表
附件六:项目用电负荷及变压器配备计算书
附件七:变压器损耗、线路损耗计算书
附件八:项目年耗热力计算书
附件九:项目年耗天然气计算书
附件十:能量平衡表
附图一:总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