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咨询

Consultation

磨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磨加工日新月异,新需求打开成长空间

      1)加工精度出类拔萃,细分领域高专精度
      磨削具有广泛普适性:磨削加工对各种工件材料和各种几何表面具有广泛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根据工件被加工表面的形状和砂轮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磨削加工分为外圆磨削、内圆磨削、平面磨削等几种加工类型。
      加工精度出类拔萃:磨削加工精度方面显著优于车、镗、铣等,表面粗糙度可达Ra12.5~0.01;其中精密磨削表面粗糙度为0.16~0.04,超精密磨削表面粗糙度为0.04~0.01。
      2)国产替代逐个击破,新材料延展新需求
      磨床进口额呈下降趋势,数控化提升空间广阔: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数据,中国磨床进口额从2018年约12.9亿美元已经下滑至2022年约8.3亿美元,整体磨床进口额呈现下降趋势,但进出口均价差距仍然十分显著。
      德日掌握高端磨床话语权,国产磨床同质化严重:德国、日版在高端磨床产品市场上掌握着较高的话语权;国内磨床厂商数量较多且同质化严重,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目前规模靠前的内资磨床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民营上市公司。
      钛合金加工需求提升,研磨设备需求扩容:钛合金粗加工工艺完成后需要研磨抛光,提高工件精度及光洁度;钛合金中框加工时长是铝合金的约为3-4倍,磨床加工设备需求将同步提升;钛合金磨床有望持续受益钛合金材料加工。
      3)螺纹精密加工壁垒较高,精密丝杠打开成长曲线
      高精度螺纹磨床进口依赖,国产磨床仍有差距:目前常用的丝杠螺纹加工方法有冷轧、旋风铣削和磨削;其中磨削加工精度最高,使用磨削加工的滚珠丝杠最高可达到P1级;而旋风铣削和冷轧多用于粗加工。丝杠生产设备中,数控螺纹磨床国产化率低,生产高端丝杠所用的高精度螺纹磨床基本完全依赖进口。
      磨床为丝杠加工核心设备,人形机器人打开成长空间:我们测算当人形机器人年产能达100万台时,对应高精度数控磨床/数控磨床市场规模约为29.4/8.4亿元,预计人形机器人共计为磨床市场带来37.8亿元增量空间。
      冷锻工艺:冷滚压成形所制备螺纹提高工件表层金属硬度和强度,特别是牙底表面硬度,而且比切削螺纹具有更高得耐腐蚀性。
      旋风铣工艺:铣削速度高,加工效率快,经常用于加工公差要求严格且需快速生产的特殊螺纹牙型。
      4)数控磨床产销两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数控磨床产销两旺:数控磨床作为重要的工业母机之一,是磨削加工各种材料及复杂型面零部件的基础装备,其下游的细分行业数量众多。数控磨床是加工发动机、内燃机等工业机器重要零部件的关键设备,除汽车制造以外,工程机械、铁路机车、船舶制造等领域中均需要使用数控磨床加工曲轴、活塞环等核心零部件。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加工、应用,如晶体、陶瓷、超硬材料、特种耐磨材料、金属新材料等,均需要数控磨床的投入,因此,精密、智能、新型的数控磨床在该类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国产化率提升逐步提升:随着国产高端数控磨床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民族品牌开始崛起,高端数控磨床的国产化率将逐步提高。2021年我国数控磨床产量4006台,销量4043台,销售收入达16.6亿元;2022年产量约4232台。
      5)高档数控磨床亟需国产替代,进出口价值量差距仍明显
      磨床进口额呈下降趋势,进出口价值量差距较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数据,中国磨床进口额从2018年约12.9亿美元已经下滑至2022年约8.3亿美元,整体磨床进口额呈现下降趋势;但中国数控磨床进出口均价差别仍然十分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数控曲轴磨床出口均价与进口均价差距较小。
      高档数控磨床进口替代提速,核心部件自给能力提高:我国制造业目前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未来“高端化、高利润”替代“薄利多销”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对高精度、高效率、高价值的高档数控磨床需求的占比也将越来越高。《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提出“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设施装备到202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主轴、丝杆、线轨等中高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年5月1日新版)编制大纲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概况
1.2项目单位概况
1.3编制依据
1.4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2规划政策符合性
2.3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
3.1需求分析
3.2建设内容和规模
3.3项目产出方案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4.1项目选址
4.2项目建设条件
4.3要素保障分析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工程方案
5.2建设管理方案
第六章项目运营方案
6.1运营模式选择
6.2运营组织方案
6.3安全保障方案
6.4绩效管理方案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执行依据
7.2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7.3运营期污染防治及处理措施
7.4水土保持措施
7.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7.6结论
7.7建议
第八章节能分析
8.1编制依据
8.2节能原则
8.3项目能源消耗的种类
8.4节能措施
第九章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投资估算
9.2资金筹措
第十章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10.1社会影响分析
10.2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与参与程度
11.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1.4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11.5碳达峰碳中和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11.1风险识别与评价
11.2风险程度分析
11.3风险管控方案
第十二章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
12.1风险及其评价
12.2风险的综合评价
12.3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
12.4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
12.5结论
第十三章研究结论及建议
13.1主要研究结论
13.2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