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咨询

Consultation

储能电站实证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年内蒙古重点项目

一、项目概述
      1、建设规模
      本项目占地面积约1500亩。建设锂电池、铅蓄电池、钒流电池等实证实验区、储能产品实证实验区、储能系统实验区、设备匹配实证实验区等。产品包括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机械储能三大类技术, 涵盖磷酸铁锂、三元锂、钛酸锂、全钒液流、超级电容、混合电容、飞轮储能等。
      2、投资额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000万元,流动资金60000.00万元。
      3、项目建设任务及目标
      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发电、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得以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本项目通过建设锂电池、铅蓄电池、钒流电池等实证实验区,收集电储能数据,开展关键设备、产品、系统的户外实证、实验、检测工作。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检测对照数据支撑,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
      项目建成后可填补国内实验基地空白,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带动项目地风、光、储等新能源相关产业升级,同时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提高项目地对外合作水平,对于加快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项目建设背景
      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储氢和飞轮储能等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推动新型数据中心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用能结构,助力信息通信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0年6月《关于印发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相关内容: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持续发展非化石能源。保持风电、光伏发电合理规模和发展节奏。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发展。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即将突破4亿千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和应用国,同时储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开展光伏、储能主要产品户外性能实证实验测试,弥补实验室不能完全模拟户外环境的不足。主要发挥三个作用:一是揭示真实运行环境下不同材料、不同结构、不同技术产品性能,反映不同应用场景下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性能衰减、耐候性及可靠性,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行业指导,促进产品迭代升级;二是通过系统户外实证测试,分析设备匹配之间的问题,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三是提出系统效率最高、度电成本最低的最优设计方案,建立不同产品户外实证应用动态数据库,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平台重点开展高寒高纬度气候环境下光伏设备、储能产品及系统的户外实证研究,在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数据分析等各阶段开展技术交流会、方案论证会、专家咨询会,力求客观反映实证产品、实验方案在典型气候区的户外实际运行特性,与实验室数据、理论设计数据相互验证,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平台开展光伏、储能关键设备、产品、系统的户外实证、实验、检测工作,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检验对照数据支撑。实证实验平台将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三、项目市场前景
      1、市场前景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发电、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得以快速发展,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储能等关键设备、产品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验室实验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但我国乃至全球对户外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及系统实际运行的专业性、系统性研究却较少,存在已建成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无法有效评估等问题。
      基于分时电价政策,储能系统在电价低谷时从电网购买低价电能,在电价高峰时放出使用,从而减少电量电费支出,同时还能够平衡电网负荷峰值,起到延缓电网线路扩容的投资的作用。同时,随着今年整个锂电产业链价格下降,带动储能系统成本走低,工商业储能经济性明显提升。 
      《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约占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4.5%,按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约70GW估计,2025年末中国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约为3.2GW。按照工商业储能系统成本约1.2-1.5元/Wh、储能时长约2.5小时估算,至2025年约有2.2GW/5.5GWh的增长空间,至2025年工商业储能累计市场规模约为65-80亿元。
      立足国家光伏产业发展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光伏实证示范基地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优势,让全球的光伏、储能主流技术及产品同台对比,通过对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光伏行业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研发及开展投资效益分析等提供详实的实测数据,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和国家制定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等赋能提效。
      2、市场需求
      (1)国内负荷缺口驱动储能超前建设需求
      我国正处于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阶段性跨越的过程中。国际能源署(IEA)根据VRE发电占比的不同,将电力系统灵活性(包括储能)的需求划分为6个阶段。
      2022年我国风光发电量占比同比提升4.6pct至13.8%,国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3年占比目标为15.3%;目前我国正处于IEA划分的阶段2(VRE占比约3%—13%)向阶段3(VRE占比约13%—24%)跨越的转型过程中,电力系统所受冲击或将显著提升,对于灵活性资源的投资有望明显增加。
      据IEA发布的《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预计2030年我国VRE在总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25%左右;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路径研究》,预计2030年我国风光发电占比有望达22.5%;根据我们对国内各类电源发电量的预测,预计2025年国内风光发电占比有望接近20%。
     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的提升对于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是非线性的。综合近年欧美对电力系统中储能容量需求的30项研究成果,可观察到储能需求随VRE比例增加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指数增长特征。
      (2)基荷电源装机或无法满足最大负荷缺口,是驱动储能装机规模高增的主要原因。
      我们假设国内电力系统最大负荷以每年7%的增速增长,结合我们对于各类电源装机的预测,根据各类电源利用小时数的不同,假设火电保障出力80%,核电保障出力90%,水电保障出力40%,预计2025年和2030年系统冗余度缺口分别为150/618GW。
      考虑到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对抽水蓄能2025及2030年的装机规划分别为62/120GW,则我们预计2025年和2030年新型储能总装机需求分别为88/498GW。
      (3)大基地外送通道建设进展不及预期,需配套建设新型储能缓解消纳压力。
      第二批风光大基地规划建设455GW,“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200GW,“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设255GW;“十四五”规划的200GW中,115GW明确了外送通道,不过仅有23GW可由存量通道满足,需新增92GW外送能力。
      目前大基地部分项目已陆续开工,但外送通道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仅宁夏至湖南外送通道于2023年10月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预计有望2025年投运。
      国务院发布加快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支撑性电源及外送通道;坚持规模化与分布式开发相结合,同步配置高效储能调峰装置,积极发展光热发电。特高压建设周期一般为1.5—2年,而新型储能布置灵活,有望加速建设以缓解消纳压力。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38GW/90GWh,功率同比增长88%;预计2027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99GW/257GWh,装机功率5年CAGR为37%。
      电力现货市场发展提速,国内大储商业化必备条件逐渐完善。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我国首个国家级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提出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设计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与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衔接;推动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年5月1日新版)编制大纲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第五章 建设方案
第六章 项目运营方案
第七章 环境保护
第八章 节能分析
第九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第十二章 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
第十三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