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Case

集镇核心区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产业和经济发展,农村产业发展迅速,需要通过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通过项目的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近几年来,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向基础设施投资倾斜的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处迅猛,建设投资的增幅远高于经济发展速度,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良好。但是由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太多,起步水平低下成为了当地发展的一个瓶颈。
本项目的建设是展现形象、体现村民文明的重要窗口。是再塑和美化农村形象、鼓舞民心、振奋精神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3、是产业机构和农村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福建省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重点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求突破。按照全域国土整治的理念,以县为主体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各市县选定有条件的区域,科学规划、同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现代产业园区、乡村生态功能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实行市县委书记分包,确保每年有明显进展、三年见大成效。
      福建省虽是农业大省,但并非农业强省。从反映农产品价值增值程度的“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福建省不仅远低于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根本是解决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三农”问题。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重视乡村振兴,尤其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且政府对本项目的建设十分关心重视,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该项目实施有了可靠保证。
2、是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生产力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尽管发展仍存在区域差异,但在发展水平较高、地方技术经济和财政条件较好的县,常规的城乡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必须在重新组合县域城乡生产力要素和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有所创新。项目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资源的高效利用,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3、项目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节奏的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因此,休闲旅游成为缓解工作压力的时尚方式。而全域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的旅游业态。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形成规模,打造了“一心、两带、四区”的格局。
      总之,项目建设地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农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会成为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项目建设单位
1.1.4建设地点
1.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3项目建设期限
1.4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
1.4.2资金筹措
1.5编制依据及范围
1.5.1编制依据
1.5.2编制范围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2.1.1相关政策背景
2.1.2项目提出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2.2.2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2.2.3是产业机构和农村发展的需要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3.2是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2.3.3项目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
3.1项目建设目标
3.2项目建设原则
3.2.1因地制宜原则
3.2.2资源统筹原则
3.2.3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
3.2.4主业带动原则
3.2.5效益统筹原则
3.2.6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
第四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及场址选择
4.1概况
4.1.1基本概况
4.1.2自然地理
4.1.3工程地质
4.1.4交通条件
4.1.5社会经济
4.1.6资源条件
4.1.7历史人文条件
4.1.8旅游业发展
4.2项目选址原则
4.2.1选址原则
4.2.2项目选址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建设内容
5.2项目建设方案
5.2.1文体活动中心
5.2.2集贸市场提升改造
5.2.3停车场
5.2.4新建道路工程方案
5.2.5道路提升工程方案
5.2.6民俗文化展览馆改造更新
5.2.7游船渡口
5.2.8村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5.2.9南溪两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第六章  环境影响分析
6.1环境影响
6.1.1设计依据
6.1.2施工期间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6.1.3运营期的有关污染及治理
6.2环境效益综合评价
6.2.1生态效益
6.2.2环境影响结论
第七章  节能节水措施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1.1原则和标准
7.1.2规范和依据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7.3节能措施
7.3.1建筑节能
7.3.2电气节能
7.3.3暖通、动力节能
7.4节水措施
7.4.1管理措施
7.4.2技术措施
7.5节能管理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运行机制
8.1项目组织管理
8.2项目建设的具体管理形式
8.3经营管理措施
8.3.1人力资源管理
8.3.2市场营销管理
8.3.3员工培训
8.4项目实施安排
8.5施工建设项目招投标
8.5.1概述
8.5.2发包方式
8.5.3招标组织形式
8.5.4招标方式
8.5.5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投资估算
9.1.1投资估算依据
9.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9.2资金筹措
第十章  财务效益与风险分析
10.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0.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0.2.1税费
10.2.2项目计算期
10.2.3生产负荷
10.2.4财务基准收益率
10.2.5折旧与摊销
10.3成本费用、营业收入及税金估算
10.3.1成本费用估算
10.3.2营业收入估算
10.4财务效益分析
10.5盈亏平衡分析
10.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一章  项目专项债券融资偿还分析
11.1编制依据
11.2债券融资方案
11.3债券偿还方案
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
12.1编制依据
12.2劳动安全
12.3卫生防疫
12.4小结
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分析
13.1社会效益
13.2经济效益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14.1政策风险
14.2 资金风险
14.3 组织管理风险
14.4 技术风险
14.5 市场风险
14.6 财务风险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5.1结论
15.2建议
附表:
附表一:主要经济性指标
附表二:投资估算表
附表三: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四: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五: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六: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七:债券偿还计划表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