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7710047555
当前位置: 首页 >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咨询

Consultation

绿色农特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年重点项目

一、项目概述
      1、建设规模
      拟建设占地33亩的绿色农特产品种植、加工基地年加工能力2.5万吨。主要建设建筑面积18000㎡,建设农特产品销售平台,产品展示、商品贸易、物流配送、食品加工车间及配套基础设施。
      2、投资额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800.00万元,其中建设资产投资5780.00万元,流动资金1020.00万元。
      3、项目建设任务及目标
      本项目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食品加工产业,进行国际贸易合作,建设农特产品销售平台,产品展示、商品贸易、物流配送、食品加工车间及配套基础设施,生产出口型农特产品,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并努力把农业电子商务打造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
      4、项目社会效益
      项目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可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农特产品的种植和流通,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增加农民收入,能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二、项目建设背景
      (1)政策背景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追溯体系。近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印发《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十四五”时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目标: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5万家,产品总数达到6.5万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800个;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畜禽、水产品及加工产品比重明显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绿色生态、品质营养特色更加突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品牌知晓率达到80%;产业效益显著提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现代农业市场情况
      目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的地方绿色食品管理机构有42个,其中省级35个,地市7个;各省委托的地市管理机构180个、县级管理机构840个,全国各级管理机构现有人员约2400人。全国共有绿色食品环境定点监测机构71家,产品定点检测机构38家,绿色食品专家队伍由覆盖全国各地、分布70多个专业的439名专家组成。
      同时,采取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通过竞争和合作,相互协作和补充,形成学习和创新机制,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创新。正是产业集群这种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和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持续不断地创造了产业集群在绿色食品电子商务领域内的声誉,“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从而形成了绿色食品区域品牌。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给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达到88,34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0%,与2021年相比略微上升。2022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值98,005.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1,942亿元,林业总产值3,991.5亿元,牧业总产值26,709亿元,渔业总产值9,896.2亿元,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产信息化稳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乡村治理数字化成效凸显,信息化服务加快普及,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数字乡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十四五”期间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电子商务发展如此迅猛和新零售概念异军突起,至今,农批市场仍是不可逾越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70%的农产品如今仍首先需要经过批发市场进行流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限于我国农业分散和零散的产销环境。正是农产品需求与供应的分散以及单位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才产生了中间商的生存空间;而中间商对市场信息把握程度低,流通成本高,才促使了农批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但另一方面,传统农产品批发流通业的弊端,是由于流通渠道较为单一,生产端和消费端信息不对称,也容易造成农产品结构性生产过剩风险大等问题。
       农批市场+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产业链上游(生产端),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生产端的聚合;产业链下游(消费端),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解决消费端需求分散的问题。而处于流通核心环节的农批市场,则聚集了大量的农产品生产端和消费端双方的需求,如果能够在农批市场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统一整合上下游生产信息和消费信息,并将这些流通大数据挖掘并释放出来,将为农产品全产业链协作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可以考虑由农批市场出租或提供基础设施,与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体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销售网络一体化建设,推进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这样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既减少了电商平台的线下基础设施建设,又缓解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电商平台的人才不足和投入巨大等难题。
      (3)绿色农业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人们对高质量生活追求得以提高,消费理念随之改变,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受到更多的青睐。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绿色食品国内销售额近几年整体呈增长趋势,2021年达到5,218.6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42.9亿元,同比增长2.82%。
      2023-2028年,中国绿色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8年,绿色食品的销售额将达到1.2万亿元,占食品总销售额的比重将超过20%。
      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日趋多样化,涵盖了农作物、畜禽、水产、加工食品等各类食品。其中,农作物类产品占比最大,达到59.7%,其次是加工食品类产品,占比为25.4%,畜禽类产品占比为9.8%,水产类产品占比为5.1%。从产品品种来看,绿色食品的品种已达到38252个,其中,大米、面粉、大豆、水果、食用菌、机制糖、食用盐等产品占同类产品总量的5%-10%,部分产品市场份额超过25%。
三、项目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农特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建设一个绿色农特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的平台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可以采用科学的加工方法,保留产品的营养成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
      其次,这个平台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搭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可以开展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这个平台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理念和技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助力乡村振兴。
      总的来说,绿色农特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平台建设具有广阔的前景,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年5月1日新版)编制大纲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第五章 建设方案
第六章 项目运营方案
第七章 环境保护
第八章 节能分析
第九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第十二章 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
第十三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